做大学生学习的伙伴 成长的挚友
———写在“校报进宿舍”之际
从本期开始,校报将走进每一个学生宿舍,与同学们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更加便捷的沟通。这是校报发行方式的一次改革,是新闻宣传渠道的一次拓展延伸,也必将成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新起点、新契机。
《曲阜师大报》创刊于1957年,是学校党委主管主办的新闻宣传和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创办六十多年来,始终坚持“舆论引导、文化涵养、典型带动、精神塑造”的办报方针,记录讴歌着学校的前进步伐,传播塑造着曲园的良好形象,鼓舞汇聚着师生的奋斗热情,成为展示办学成就的重要窗口、广大师生校友的精神家园和社会媒体报道学校工作的丰富资源。本次发行方式改革后,每期印量将达到近万份,覆盖千余名校友代表、全校师生员工、五十余家国家级省级重点媒体和二百多家兄弟高校。
媒体的生命力在于内容,媒体的活力植根于读者。校报进宿舍,变革的是发行方式,激发的是创新创造活力,强化的是新闻舆论的各项职能。
校报进宿舍是做好新形势下思政工作的客观要求。新形势下的思政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一盘棋”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校报与校园网、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共同构成了学校新闻宣传工作体系,这个体系既是信息发布的平台,也是思政育人的阵地。报纸传递的是信息,文字蕴含的是导向方向和思想的力量,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在信息繁杂的今天,在思想多元、文化多样的高校,壮大主旋律、汇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关乎一代代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大学生更加便捷的看到校报,了解学校事业的发展进步,既是服务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也是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
校报进宿舍是充分发挥办报育人职能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舆论引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等48字方针,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对高校校报而言,既具有社会媒体的属性,还承担着成风化人、办报育人的独特职能。从校报四个版面的功能定位来说,一版“要闻”突出权威性,报道学校的大事要事,用发展的成就鼓舞学生;二版“校园空间”突出贴近性,关注校园热点、发掘楷模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学生;三版“学苑”突出思想性,崇尚学术争鸣和理性思辨,用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学生;四版“文艺”突出审美性,囊括生活的“小确幸”和人生的“大情怀”,用充满温情的笔墨感染学生。一张报纸,一份担当。校报是新闻舆论的阵地,是鲜活可感的校史,是文化育人的精神家园。她担当的是立德树人使命,培育的是爱校荣校的曲园情怀。
校报进宿舍是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契机。在2016年11月 24日,校报出版一千期之际,学校党委书记戚万学和校长张洪海在校报刊发特稿《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伟大事业中再立新功》,对校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进一步做好学校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坚持正确导向,做事业发展的推动者;挖掘先进典型,做传播正能量的排头兵;创新理念方法,做服务师生的贴心人;传承大学之道,做曲园精神的守望者。学校领导的期待和广大师生的信赖,是巨大的鼓舞、前进的动力,更是我们继续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遵循。本月中旬,重新调整优化后的校报微信公众号将焕新上线,从而形成从纸媒到网络数字报、再到手机微信端的立体化传播格局。
我们将以校报进宿舍为契机,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建设,既要眼睛向上、仰望星空,又要笔头向下,服务师生;既要纸上留痕、守望成长,又要笔下育人、静待花开。让这张报纸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成为大学生学习中的伙伴、成长路上的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