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开出文明之花
三名大学生上演的“生命接力赛”
三名学生合力英勇救人
暑假期间,焦玉娜、姜汶君和邱涵,这三个因为参加社团活动而结识的好朋友都没有回家,选择留校学习。8月6日那天,白天各自忙碌,临近傍晚时,三人约好一起去海边漫步散心,聊聊心事。在黄海明珠附近的海滨,三个人边走边聊。夏日天长,七八点的时候,夜色才渐渐弥漫上来,周围散步的人也都渐渐散去,突然她们听到了微弱的声音,“救救我……”刚开始没有听真切,三个人侧耳细听,微弱的声音又传过来“救救我”。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着声音跑去,看到有个人穿着赶海的衣服躺在地上。三个人都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开始感觉很慌乱,想打120救助,病人虚弱地说:“等120来恐怕来不及了,得急需吃药。”在患者的提示下,三个人一边招呼远处的游客过来帮忙,一边合力帮患者找药。周围散步的市民陆续赶过来,有人负责打开车灯照明,有人负责陪护,邱涵留在原地负责联络,姜汶君和焦玉娜一起跑到病人的住处取药。病人的工作室就在附近,等她们俩跑过去的时候,不巧病人的工友出去了,敲门怎么都敲不开。情急之下,小姜试探着爬到窗户上,从窗缝摸到了病人的衣服,从他的衣服口袋里找到了药,俩人再飞跑回去,由于着急,连鞋子都甩掉了,终于在最危急的时刻把药送到了。等病人病情缓解之后,她们一起把他护送回到住处。
三个人回学校之后,没有对外提起这件事。被救者叫王相俊,因为有心脏病,平时出门都带着药,那天一时疏忽,觉得离住处很近,没有带药就出门了,没想到在赶海的途中发病,幸亏三个女生及时施救,才挽回了性命。王先生专门制作了锦旗,前来学校致谢,此时,这个救人的故事才被大家知晓。
回忆起被救助的经过,王先生眼含热泪,激动地说:“新闻上经常报道一些老人倒地无人救助的事件,我那天呼救,很担心没有人站出来,毕竟社会上有很多救人反被讹的事例。那天能够得到贵校学生的救助,真的很感动,没有她们,可能我就没命了。感谢贵校培养的学生,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当代青年身上的价值和国家未来的希望。”
品学兼优的她们从救人中也得到启示
在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程欣眼中,焦玉娜和姜汶君救人是意料之中的,她说:“见义勇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小焦和小姜身上,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平时她们就品学兼优,在校期间获得了很多荣誉。只有平时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人,才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她们用自己的行动昭示着我校学生的责任担当。”
焦玉娜是城市151班的班长,2017年度省级优秀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连续六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作为本年级第一批党员,她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山商之星”、校级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共青团员。不仅仅是这些,她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和比赛,曾经获得“我为学风建设建言征文比赛”一等奖、“勤工助学——自立成才”奖,第九届“调研山东”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优秀奖等等。今年大四的她,对未来充满信心,正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今年大二的姜汶君是行政172班的学生,是一个快人快语的女孩,她获得过校级二等奖学金和三等奖学奖,获得过学生社团联合会年度先进个人奖。王先生得救,幸亏她急中生智从窗户边摸到了药。她说:“平时我对于急救知识多少有些了解,让邱涵师姐陪护病人的时候我还叮嘱了她几句注意事项,当时能想到去爬窗拿药也是脑子一闪而过的念头,没想到真的找到了药。”
“因为病人说自己的工作室里有工友在,我就一门心思以为里面有人,所以只知道使劲敲门,但是汶君比我冷静,她想到了可能屋里没人,要赶紧想别的办法。”焦玉娜补充说,“这件事也提醒我,平时应该多了解一些安全常识,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应对,有时候盲目施救可能会误事,采用专业的做法可能就会争取到黄金时间。遇到紧急情况还是应该多想几个方案,不要因为先入为主的想法而误导了自己的思维。”
救人这件事在三名女生看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她们都表示,“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肯定会毫不犹豫伸手帮助的,我们没有想太多,先救人是第一念头。我们做了大家都会做的事情,没什么值得说的,我相信其他的同学遇到了这样的事,也会跟我们一样的。”
邱涵是法学152班的学生,她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是爱心社支教部部长,利用假期去泰安,江西等地参加支教活动,获法律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进步奖学金、荣誉奖学金、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作为一名法学院的学生,邱涵的思考有着自己的专业特点: “当时我们三个互相配合,虽然很紧张,但是仍然保持理智,各自分工好,合力完成了这次救人。虽然这次是救人,但是却让我对团结协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我马上要毕业了,进入社会以后,要学会适应社会,积极与他人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德育教育润物无声
焦玉娜、姜汶君、邱涵用自己的责任、勇敢和担当,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肯定,像她们这样的优秀学子在学校不断涌现,是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晶。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专业育人“四位一体”德育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注重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充分挖掘思政课和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授课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深入浅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除了课堂引导,学校也注重文化育人,学校经常结合具体活动,开展学雷锋、学道德模范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第二课堂建设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学校充分利用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形式、全方位接触社会,在实践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身体验。
记者在采访人文与传播学院、经济学院的学生时发现,学生普遍愿意做敢于承担责任的一代。编辑162班的董永慧说:“从入校第一天起,我就感受到了来自集体的关爱,既有同窗情,又有师生谊,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学校开展的活动,优秀同学的示范,都让我在无形中受到了感染,我也愿意用爱心回报社会。”
经济学院能源171班的邓云说:“我们都是‘95后’,是典型的网络一族,老师们常常通过网络平台向我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我身边有很多同学乐于助人,他们乐观向上,勇于承担,在向上、向善、向美的氛围里学习,我也深受影响。”
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注重把理念传递到每个学生心中,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起到了灌输式、说教式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效果,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理念的推动下,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才能不断涌现,从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全面发展,更好更快地成长为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