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点亮你的美


  会五门语言,会摄影、滑冰、游泳,还会制作Excel表格,用Photoshop后期处理照片……近日,刚刚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81岁“学霸”奶奶薛敏修,因其“开挂”的人生成为无数网友心中当之无愧的“网红”新星。带着老花镜认真看书、抱着电脑一遍遍刷题,薛敏修用最质朴的言行向我们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魅力。
  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820万,创历史新高。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研究生工资起薪低、大学生和农民工“抢饭碗”……近年来,关于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报道比比皆是,致使“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拼啥都不靠谱,唯有‘拼爹’最实在”“缺啥不能缺颜值,少啥不能少‘干爹’”“气质不够,衣品来凑”……从校园这些顺口溜中可窥一斑。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显示,4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文凭没用”,35.3%的受访者认为“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一时间,不少大学生将“上大学、读书、获取知识”与“找好工作、拿高工资、过舒坦日子”画上等号,有的学习功利化,视学分为学习目标,将“有用”作为知识的学习标准,把考取各类证书作为弥补工作经验的就业“法宝”;有的投机取巧,抄袭、剽窃甚至是找人代写论文来“混取”毕业证,借助求职技巧、面试诀窍来获取应聘单位的好感,更有甚者妄图通过“高颜值”不劳而获;有的急功近利,盲目追随社会趋势潮流,找工作迷信“托关系”“走后门”。对此,有关教育专家指出:现代社会虽不再是“唯有读书高”,但是要想告别因信息爆炸而带来的“能力危机”和“本领恐慌”,就必须要不断地输送“源头活水”———知识。
  海伦·凯勒在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中写道:“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古有孔子“十五而志于学”,废寝忘食;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韩愈少始知学,“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今有毛泽东“攻书到底”“读书要为天下奇”;陈景润“蜗居”在6平方米房间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李嘉诚读书“抢学问”,一生从未停止过读书。古往今来,但凡成功人士都在用自己的成长历程和人生经历诠释着一个道理:知识就是力量,学习才能点亮人生。
  今天,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时间越来越短。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在一次演讲中说:“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假如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将爆发出无限良机”。不论是《诗词大会》还是《朗读者》,最美不过董卿。她在台上出口成章的表现,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智慧的魅力。然而,为了这一刻,她每天都要抄成语、背古诗,中学时更是三五天就通读一本国内外名著。正所谓:越努力,越幸运。只有当你积淀了知识,才有宽广的眼界,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这样成功才更容易“光顾”你。
  网易云音乐有一个热门评论,“我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虽是玩笑话,却让人看到了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对大学生而言,大学是自己系统形成知识体系的文化殿堂。所以,当能力还不足以支撑起自己的“野心”时,不断充实、壮大自己的“取之不尽的食粮”,才是大学生应有的姿态。一方面要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另一方面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学生张赫芷数年如一日勤奋学习,努力打牢专业基础,积极参与实习实践,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奖学金、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奖学金、CASC(中航科技)奖学金等,因表现突出被保送北京大学读研。我校电气工程学院学生郭建国潜心专业知识学习,醉心机器人研发,多次在国际水下机器人邀请赛、中国机器人大赛、齐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奖项。“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让自己在自习室里埋头苦读的身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的身影、在学林中捧书朗读的身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身影,构成大学生活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正如汉代思想家王充所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更应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把学习当作一种信仰,把知识作为前进的不竭动力,让知识之光点亮你的美,从而汇聚起实现美丽中国梦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