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干部应远离“官气”
近日,成都某高校社团联合会群里的一张聊天截图惊爆网络,一位低年级学生@学长询问7号是否开会,却被两位学生社团干部质询和教育,让他注意自己的干事身份和说话方式,引发网友热议。无独有偶,还有些高校学生组织发布标明“正部长级”“副部长级”的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中秋节被强制性要求给“部长/主席”发“节日祝福”,因写错“领导”名字被要求抄写50遍并且开大会检查,年纪轻轻却“打官腔”“端架子”“定规矩”,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部分高校学生组织里存在的不良作风、官僚做派和一些学生干部的“官本位”思想。
热衷饭桌应酬,日常关系等级分明,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发号施令、颐指气使,搞帮派、抱大腿、混圈子,有等级思想而无同学观念、有官场风气而无学生朝气……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期,思想观念还不成熟,受封建“官本位”思想的侵袭、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网络媒体的错误导向,部分大学生沾染“官气”,将学生组织当作“小官场”和往上爬的梯子,为自己日后评奖评优、升学保研积累所谓的资本。一项针对全国10所高校的调查显示,42.7%的学生认为“官本位”思想对自己影响非常大,29.6%的学生认为“官本位”思想对自己影响比较大。若学生组织“官僚化”、学生干部沾染“官气”这种歪风肆意蔓延,则会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束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成为职业生涯的一项“负资产”。日前,一些互联网企业在招聘时,由于担心当过大学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好浮夸、爱表现、价值观僵硬、喜欢发号施令、难以弯下腰从菜鸟做起,已明确表示不要“混”过学生会的。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大学生若想保持生机勃勃的青春动能,担负起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远离“官气”势在必行。
毋庸置疑,加入学生组织是大学生锻炼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然而大学生们必须明白学生组织作为学生的群众组织,是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是团结和引导同学热爱祖国的先行者,虽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但分工不等于等级,职务不同于官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团的干部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这对广大青年学生干部来说,同样是一种惕励和警醒。事实上,自学生组织在中国兴起,就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在学生组织里成长锻炼起来的优秀人物,他们朝气蓬勃,创新求实,乐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清华大学第一届学生会骨干闻一多,积极参加校园运动,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学生干部唯有牢记学生本色,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公私分明,甘于奉献,才能远离官僚化、庸俗化的歧路。今年10月6日,中华全国学联微信公众号发布由北京大学学生会、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等40个学生组织发起的“关于发起《学生会、研究生会干部自律公约》的倡议”,约定恪守学生本分、永葆理想主义情怀、扎扎实实做事、摒弃庸俗习气,彰显青年人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底色。
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曾提出“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青年学生干部应有干大事、成大器的鸿鹄志,远离“官气”、摒弃“官气”,保持青春朝气,以“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将个人成长与民 族复兴交相辉映,用新时代的历史强音对表青春脉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程莉,放弃出国深造机会,作为首届全国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赴西部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永胜县金官镇开展志愿服务一年多,毕业后选择到汶川扎根基层,为灾后重建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总团长李徐铭,本科担任区队团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期间认真负责、踏实肯干,而后毅然放弃直研,选择去西部的大美热土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站上三尺讲台开启智力扶贫路,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努力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的发展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篇章,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沾染官气、迷恋特权,不仅会耽误自身成长,更会错失与时代共同成长的机会,青年学生干部应珍视组织信任和同学期待,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涵养正确的权力观、法治观、事业观、成功观,苦干实干,立志做奉献,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将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青年人葆有为理想勇往直前的冲劲、干劲和打破陈规陋习的活力、创造力,远离“官气”,多一分朝气与生气,摒弃功利,多一分实在与奉献,才能让青春绽放最美芳华,让人生更加闪光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