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生命尽头仍念着学生的好老师
———追记“师德模范”姜述凤
12年前,姜述凤从沈阳建筑大学控制理论与建筑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她怀揣着做一名好教师的愿望,来到潍坊学院走上了教学岗位。12年,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其间也做过兼职辅导员,干过实验员,哪个岗位需要就去哪里工作,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姜述凤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即便身患癌症,她也没有离开讲台;即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挂念着她的课,她的学生。
本报记者 王云 学生记者 范铭铭
弥留之际念着的还是她的学生
2017年4月份,学校组织教职工体检,姜述凤被检查出身体异常。医生建议她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同事们也都劝她早些去查查以便放心,但是她还是坚持上完了春季学期的课程。期末考试结束后她才到医院复诊,被确诊为胃癌!
住院期间姜老师不让大家去看她。她把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信心分享到信控学院教师群里,同事们看到的仍然是开朗乐观充满正能量的姜老师。去年10月13号,当她在教师群里看到学校组织的大合唱视频时,她乐观地告诉同事希望自己快点好起来,早日加入信控学院这个大家庭。就在姜老师离世前十天,姜老师还用微信告诉信控学院老师许海霞她在坚持跑步锻炼,希望尽快走上讲台。姜老师那么年轻,儿子还小,父母都已年迈,她那么热爱她的讲台和她的学生,她还需要继续尽到母亲的职责和做女儿的义务。她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期望,大家也真的相信,上天不会带走这样一位好老师。
但是这种病一旦到了后期发展很快,胃癌转移到了卵巢。
直到2017年11月2日的那天早上,信控学院综合办主任王燕突然接到姜老师爱人的电话,说她住了急诊,想见学院领导和同事们最后一面。当大家急匆匆来到医院再见到她时,她已躺在病床上不能说话了,但她仍然显得那样的温和平静……听她爱人说,当天凌晨送她来急诊时,她还反复地叮咛自己的爱人“别忘记了向学院给我请个假,今天的课先不去上了,别让学生们老等着。”……氧气罩撤下来了,她安详地永远地走了,离开了耕耘十几年的三尺讲台,带着对亲人、同事和学生的不舍,放下了对学生们的关爱和惦念永远地走了……遗体告别时,信控学院去了很多老师,有的老师调了课。信控学院原院长王玉梅特意从外地赶回来送姜老师一程。王玉梅说,姜老师脾气好,人缘好,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从没听到她说过一句牢骚的话,任何时候都任劳任怨。工作再忙也要拿出时间送送姜老师。
信控学院党总支书记李绪年说:“姜老师一直就很乐观开朗,平时感觉到她总是有一股对事业、对同事、对学生执着的、纯真的爱。尽管她去世快一年了,但同事们时常谈论起与她生前相处的生活琐事,她的乐观、和善、甜美的音容笑貌一直都记在大家心里。尤其让大家感念至深的,是她在弥留之际仍惦念着等待她上课的学生,这种真挚的爱难以用语言表达。”
在信控学院,姜述凤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一名一线教师。姜老师无惧病魔,恪尽职守,心系学生,为人师表。她生前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对教育事业的一颗奉献之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教师的崇高理想。她把教育事业当成一生的事业,用责任和担当坚守着自己的追求,即使身患癌症也不放弃。
默默坚守一线十二载不求回报
2005年,姜述凤从沈阳建筑大学控制理论与建筑工程专业硕士毕业,来到了潍坊学院信控学院工作。她先后担任过《计算机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科目的任课教师,并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当院里希望她能承担兼职辅导员工作时,她没有怨言没有牢骚痛快地答应下来。当时她名下有200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个班、自动化专业3个班共168名学生。她坚持去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她认为,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她说年轻,记忆力好,不怕麻烦。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她都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争取最大的利益。
姜老师家离学校较远,而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忙不过来的时候,她就中午带点吃的或者去学校餐厅打些简单的饭菜,吃完趴在办公桌上小睡一会儿。“姜老师属于那种当天事当天完,做事麻利,性格开朗,在生活上不是很讲究的人。也许那时的不在意给她的胃埋下了隐患。”同时期参加工作的同事也是好朋友窦春红说。窦春红当时也是兼职辅导员,说起姜老师她一直很感激。当时窦春红有孕在身,姜述凤老师便主动帮她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她说,姜老师为人低调,与世无争,不会说让人感动的话语,但会通过点滴小事默默为别人付出。“有一次我在无意中说起姜老师做的蘑菇面条很好吃,没想到第二天她就给我送来了她自己做的蘑菇面条。姜老师说,你怀着孕,有什么事尽管说。”
姜述凤平时乐观开朗,喜欢体育运动。去年就在学校查体后,她还报名代表信控学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排球赛。一块体检的朋友担心她的身体,她乐观地说多运动说不定会好一点。她每天都是按时训练,早早在排球场等着的人中都有她的身影。比赛时因为她出现了几次失误,不知道她生病的老师小声埋怨,她听到后只是诚恳道歉,不说缘由。她的身体状况没有和同事说,也没有和学生说,知道她病情的只有她的好朋友。
就这样,姜述凤老师每天还是按时给学生上课,批改作业。临近期末,被同事撞见中午没有回家,在办公室检查学生的实训报告,和刚来做兼职辅导员时一模一样的认真。其实那个时候,姜老师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她只要和院里领导说明自己的病情,本来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监考,但姜述凤老师不想让其他老师增加工作负担,坚持监考。监考过程中,因为身体情况实在不太乐观,监考结束才如实说明情况。“经过这件事,学院里领导老师才知道她的病已经那么严重。”信控学院综合办主任王燕告诉记者,“期末考试后,学院里安排了别的老师帮她批阅试卷,她却坚持要自己批阅,她说要对自己教了一学期的学生负责,要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期末考试的复核装订,姜老师都完成得很好。”同事王文成说,因为她自己实在没有力气走动,她爱人来学校拿回她教的4个班级的卷子,带回家批改。暑假期间,熟识的老师都打电话发微信问候姜老师的身体状况,她总是乐观回应,让大家相信她很快就会好起来。暑假过后信控学院的第一次全体老师会,姜老师没有缺席。她说上课的老师那么紧张,她还可以坚持上课,她不愿意给大家添麻烦。
暑假过后9月份的这批学生,是她教过时间最短的学生,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她的最后一批学生中的王立凯回忆说:“姜老师上课风趣幽默,课堂气氛活跃。讲课时,总是很有激情、很有精神,根本想不到姜老师当时已身患重病。姜老师教课特认真负责,布置作业也是结合课上所学,让我们去结合课本与互联网完成每项作业。然后在每节课前,简单归纳一下作业存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姜老师生病,姜老师也从来没有提及。当时姜老师总是穿着白衬衫牛仔裤,简简单单,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后来姜老师不来上课了,我心里当时总感觉空落落的。”2015级自动化专业二班的任允帅印象最深的是讲Z变换那节课。姜老师板书很轻,声音有些小。坐在前排的学生还可以看清黑板上的字,后排便有学生起哄不满,要求她重新板书。姜老师道歉过后,擦掉原来的板书,重新书写了一整块黑板。“现在想起来当时姜老师不知道要用多少力气才能完成那次板书。”自动化(春季)专业的杨丽说,有一次抬头抄笔记的时候,她发现姜老师拉黑板的时候都必须用两只手。“姜老师从来不给学生缺课,当姜老师第一次没有去给我们上课时,我给姜老师打电话后才知道老师生病住院了,她还让我代表她向学生表示歉意。”孙海琪是当时姜老师教的一个班的班长。
姜老师住院后,同事们都觉得姜老师工作太拼了,都主动替她上课,希望姜老师放下工作,安心休养。姜老师说,她爱她的学生,爱她的讲台,不愿离开她的同事们。
对事业的爱对家人的情都是留给儿子的精神财富
1978年,姜述凤出生在一个昌邑市柳疃镇闫家安村,有一个哥哥。虽说她的家庭经济状况还算可以,但是2005年姜述凤来到潍坊学院后还是将学校给的2万元安家费给父亲买了养老保险,工作两年后,又给母亲买了保险。她说自己终于工作挣钱了,首先就应该孝顺父母。那时候姜老师的眼睛里饱含温情,全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结婚后,姜述凤老师一直和婆婆生活在一起。那些日子她和婆婆一直和谐相处,从没红过脸,他们一家和睦的家庭气氛让很多人羡慕。在生活中姜老师不讲究吃穿,因为从农村出来,她知道父母公婆的不易。虽说近些年家庭经济状况不错,但她一直很节俭,穿着很朴素,她一直说节俭早已成了她的生活习惯。刚工作的那几年,夏天就是灰色的裙子,冬天就是那一件青色的羽绒服。有次开会下雨,姜老师不小心骑车摔倒,青色的羽绒服划开长长的一道口子。她用针细密补好,又穿了几年。她很少去大商场买衣服鞋子,总去临街的小店。那年冬天,姜老师买了一件粉色的羽绒服,显得人愈发白净娇嫩,问起价格,也只花了二百元。朋友也劝她对自己好一点。她说家里用钱的地方多。可就是这样,2008年当同事因钱需要周转,姜老师二话没说借给人家一个月工资。“她有一件很好的衣服,是一件墨绿色的连衣裙,她自己也喜欢,却因为疾病不再合身。”她的爱人说。
姜述凤老师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对儿子的教育她一刻也没有放松。她说知识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甚至是自己的命运,自己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也通过知识的积累能够提升素质,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可能是作为教师的习惯,她尤为注重言传身教,始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儿子。相信她对事业的爱、对家人的情,在病中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都将会成为儿子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39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的年龄,她的儿子才7岁,她还没享受儿女绕膝的欢乐,没有感受桃李满天下的幸福。
教育事业对姜述凤来说,是一项值得用一生追求的事业;育人对姜述凤来说,是爱心的释放,是让自己踏实宽心的本分。她是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一名教师,然而普通中孕育着非凡。12年的教书生涯,姜述凤老师虽然没有傲人的成绩,但却一步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她就像一头老黄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盯住地面一步步前行至无私的港湾;她更像一位负重的挑夫,挑着责任与希望,踏踏实实一步步引导她的学生迈进学术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