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苹果育种技术创新与特色品种选育成果通过验收
本报讯 初秋季节,果园里的苹果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果农们乐得合不拢嘴,而培育这些优良新品种的专家们的脸上也洋溢着成功和收获的喜悦。学校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苹果育种岗位专家团队针对我国苹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苹果育种技术以及特色新品种选育的研究工作,近日,继“福丽”等苹果品种审定应用后,课题组又育成5个特色高抗苹果炭疽叶枯病新品种,其中绿皮红肉的“黛红”,口感优于瑞士红肉苹果“红色之爱”,具有广阔推广前景。
9月27日,山东农学会邀请国内同行专家,对我校主持完成的“苹果育种技术创新与特色品种选育”成果进行了评价,并对课题组育成的5个待审定的苹果新品种进行了现场验收和鉴评。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站长王志刚担任评价专家组组长。副校长顾卫东、园艺学院院长王然和课题成员参加会议。
专家组一行来到学校胶州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现场验收测评。在成果评价会及新品种鉴评会上,专家组听取成果汇报及新品种介绍后,经讨论一致认为:该研究试验设计科学,技术路线合理,研究系统深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苹果抗炭疽菌叶枯病的遗传机制、抗炭疽菌叶枯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创新了苹果特色资源评价方法,对特色资源的特异性状进行了精准评价。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评价了163份资源的特异性状,创新了8种评价方法(工艺),筛选出了22份特色核心资源作为育种亲本;开发应用了抗炭疽菌叶枯病分子标记。挖掘了柱型、红肉、抗病、抗寒等特异基因24个,为特色苹果育种积累了基因资源,阐明了柱型、抗轮纹病病等调控的分子机理。首次发现了苹果炭疽菌叶枯病受隐性单基因控制,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开发了准确率在90%以上的4个抗苹果炭疽菌叶枯病SNP标记和Indel标记,并对70份品种资源的抗性进行了鉴定,构建了精细定位连锁图谱,在定位区内锁定了2个抗病基因MDPgls1/2;创新了苹果育种策略和技术,缩短了育种年限,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利用欧美抗性品种资源与日本优质大果品种资源杂交,获得大果优质抗病品种“福丽”“鲁加4号”等。创新集成“冰箱层积—穴盘播种—育苗袋培养—早期选择—高位芽嫁接矮化砧—品比与多点试验同步进行”六步法苹果育种新技术;进行了53个组合的杂交,培育群体5万多株,育成了特色苹果品种10个、优系155个,创制了特色新种质62份,引进推出了俄罗斯抗寒矮化砧木品种5个。育成免套袋新品种“福丽”,早中熟品种“双阳红”“瑞红”和“祥红”,红肉品种“黛红”,加工专用型品种“鲁加2号”和“鲁加4号”,鲜食加工兼用型“赛金”,柱型品种“鲁加4号”。“福丽”品种权以156万元转让给企业。引进推出的5个俄罗斯抗寒矮化砧木使用权转让给了4个企业。新品种及砧木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成果育成的10个新品种和引进的5个俄罗斯抗寒矮化砧木品种,均已申报国家植物品种登记。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个、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5个。申报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论文73篇,其中SCI收录13篇。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著作2部。培养博士5名、硕士47名。继“福丽”等苹果品种审定应用之后,课题组又育成了鲜食、鲜食加工兼用以及红肉等5个特色高抗苹果炭疽叶枯病新品种。其中,“福九红”果实高桩,不套袋果面着鲜红色,果实甜酸,风味好,是免套袋栽培的优良品种。“赛金”为黄绿果,风味酸甜。果汁褐变轻,适合鲜食及果汁加工兼用。“黛红”与众不同,果实为绿皮红肉,单果重234.2克,口感优于瑞士的红肉苹果“红色之爱”,是很有推广前景的鲜食与加工兼用的红肉苹果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