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探索思政工作新路径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实施思政工作“精准提升工程”纪实
2018年3月29日晚,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卫管学院”)举行2017年度学生表彰暨“精准提升工程”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学院近年来对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创新探索形成精准的工程体系并开始全面推广。
理念创新
引领思政工作“新旧动能转换”
“精准提升工程”是卫管学院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山东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精准提升工程主要以大二至大五年级的在校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依托学校、学院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和育人特长,强化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实施“卓越工程”“提升工程”“强基工程”“阳光工程”和“双创工程”(以下简称 “五个工程”),同时,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对帮扶学生实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切实提高帮扶成效,用4年左右的时间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精准识别
摆脱传统思政模式“紧箍咒”
“传统的思政工作有两大‘紧箍咒’:一是只要提到思政工作,就认为教育对象只是学生;二是一提到学生思政工作,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后进生。要做好新时代的思政工作,必须打破这两个 ‘紧箍咒’,而要打破这两个‘紧箍咒’,首先就需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精准识别。
首先,学院按照不同学生的类型特点,整个“精准提升工程”细化为“卓越工程”“提升工程”“强基工程”“阳光工程”和“双创工程”等五个不同类别,并据此配备不同要求的指导教师。
这样的细分并非任意而为,而是有着精细的条件要求。比如,入选“卓越工程”的学生,要符合三条细化了的具体条件:一是各门必修课程加权平均分不低于80分,智育成绩、综合测评成绩在同年级同专业名列前三分之一;二是学期内参加专业素质拓展活动两次及以上;三是年度考试科目中无不及格现象。
不仅对学生有着细致的类型划分,学院对指导教师也有着相应的精细要求,比如对于参加“卓越工程”的指导教师,要求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曾经主持过较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并有一定的科研经费支持。
而且,为了提高精准度和帮扶效果,学院对指导老师的帮扶数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多则3人,少则1人,这样就极大地拓宽了老师的帮扶时间和空间,有效弥补了以前班级导师制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级导致的精力有限的问题。
精准帮扶
让全方位育人提档升级
风景怡人的仁心湖畔,刘守鹏老师和自己精准对接的3名同学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商讨最近要申报的大学生“双创”大赛的标书内容和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他告诉记者,学院实施的“精准提升工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了精准的类型划分,对指导教师也有着精准的帮扶要求。刘老师所带的3名学生分属 “卓越工程”“提升工程”和“双创工程”,他不喜欢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传统的办公室与课堂模式,他会像同窗好友一样与学生进行自由探讨和学术交流,可以是海边,也可以是咖啡馆,还可以是学校的每一处优美景观……在放松的环境里,刘老师会和自己所指导的学生交流一些专业的前沿问题,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大赛,并积极为他们争取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他们中16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杨淑娟同学告诉记者:“与自己本科生的身份相比,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研究生,这完全打破了她以前对本科生学习生活的想象,老师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扶让原本就学习成绩优秀的她更是动力十足,不仅掌握了课堂知识,更关键的是让自己的科研能力也有了更高的提升,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了更清晰的目标。”
精准帮扶的要求与学生的类型划分相辅相成,都有着精准的定位。比如,“卓越工程”需要指导教师要着力于受帮扶学生科研能力、社会实践与调研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 “强基工程”则要求指导教师要从日常学习、生活的细节关心受帮扶学生,着力于强化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双创工程”则是着力于受帮扶学生创造能力、整合能力、判断能力、执行能力与竞赛能力的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五个工程没有好坏优劣之分,有的只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的类型划分和依照不同类型学生的划分而对指导老师提出的不同要求,这与传统教育中“因材施教”的理念一脉相承。
同时,“精准帮扶”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每个指导教师一般能够帮扶三个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帮扶,也丰富了教师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丰富了教师参与学生管理的经历,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教育素养,这也是思政工作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
精准管理
激发人才培养新活力
要在思政工作的阵地上打赢新旧动能转换战,精准管理是关键一环。在做好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的同时,卫管学院还极力推进相应的管理配套,为整个“精准提升工程”的有效落地提供坚实的管理保障:一是由各指导教师为每位受帮扶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袋,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做好帮扶记录,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举措。二是精准提升事权管理,明确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不同的的管理定位,理顺了中间过程可能引发的工作冲突和机制不畅。三是动态跟踪调整,以每学年智育成绩和综合成绩为重要参考依据,以学年为调整周期,实现调整对象有进有出,从而让指导师们的精力可以更加高效地精准投入。
精准的管理激活了人才培养的活力,仅2017年一年,学院师生紧紧围绕卓越提升与“双创”竞赛,在国家级、省级奖励层面亮点频现:工作经验总结《构建“党建+班级导师制”创新育人新模式》荣获山东高校组织工作创新奖二等奖;学院教师与学生联合组队,精准定位,一举夺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学校也由此获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总决赛最佳院校组织奖;不只是在国家级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卫管师生在其他国家级赛事上也是当仁不让,以强劲的实力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一等奖1项,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三人,三等奖5人;在全面考察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奖学金领域,卫管学子也是骄人亮眼,有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9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9人获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2人获得校长奖学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的一系列亮眼数字,这与卫管学院精准管理的创新理念是分不开的。
“精准提升工程”提升的不仅仅是思政工作水平,更是以思政工作为切入点,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全方位互动,以更好地教学相长,进而激活学院全方位的工作,整个学院也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