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我很荣幸能够加入东南大学这个大家庭。经过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慢慢领悟到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个人认为,教学工作非常繁杂而丰富,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知识与技能融合,这就是教育教学的理想目标。
  1.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人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其引导者,学习的主体应是学生自己。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教学应着手于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主动探索。若想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把课堂可能发生的种种情景预设出来,把每个细节、每个环节都要设计得周密,才不至于在课上浪费大量的无必要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2.启发式教育学习活动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而思维则是学生学习中主要的智力活动,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而更应是方法。正确灵活的思维方法是教师应传授学生的重要方面,它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从培养能力和素质出发,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学会正确思维,这就要我们改“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启发学生学会分析现象,学会从现象推导出一般性结论,再引导学生学会将一般性结论具体化。
  3.以身示范,教师也参与到教学互动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科学的、适当的师生间共同的活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信息的流通和反馈,才能增强师生的情感、意志等的相互沟通,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相应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由传统监视人转变为参与者,应十分注重换位意识,定位于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学习的迁移过程。同时,教师自身树立好的典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4.诊断、反思和评价按照教育控制论的观点,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间教学信息流通与反馈的过程,在教学中流通和反馈的信息多种多样,其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诊断资料对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反馈信息。教师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自觉地加强诊断和反馈,必然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此外,课后的有效练习,量不在多,贵在精。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5.教学目的简单而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教师要下苦功钻研教材,才能上出好课。不可忽视的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其目的是培养人才,理想的目标是培养出符合国家教育的目标的人,在拥有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作为新进教师的我,更应该努力成长,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拥有高素质师德的新时代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