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的伞花
十五年前,常州大学的校名还是“江苏工业学院”,在校庆25周年之际,我在校报发表了一篇散文:《伞花》。
这篇文章记述了我在白云校区(当时学校本部)图书馆二楼见着的情景。
那是一个雨天的晚上,图书馆阅览室外宽敞的门廊走道上开满了伞花,一条蜿蜒小径从伞花中穿过,直达灯火通明的阅览室,室内座无虚席,学子们埋头读书笔记。窗外,雨声潺潺,楼道上,小雨伞静静地等候着主人。
这是本世纪初我们学校的平常一景,折射出年轻学子勤奋读书沉稳的品格。目睹此景我很有感触,我们的学校不仅安排了安静的书桌,还结集着一群努力学习的学生。
与此相呼应的另一个情节是,当年的校领导曾在一次会议上讲到一件事: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老校长在校园遇到几个中学生,他们是住在附近居民小区的孩子,问他们到大学校园来干什么,他们说“大学里有许多开放的公共教室,我们到这里来复习功课,这里的学习气氛使我们很受益。”他们果然都带着书本。
弹指间又过了十数年,当年的大学生还是八零后,现在的在校生则是零零后了。这期间,我们学校从一个专业相对狭窄的全日制工科院校发展成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发展并具有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多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等学府,学校硬件的提升有目共睹,人材的培养也是硕果累累。
回顾常大的前身,那是诞生于上世纪改革开放之初的“江苏石油化工学院”,而“振兴中华”正是学校孕育中的“胎心”音。那个年代学长们就是怀抱着为振兴中国石化事业的理想,在白云校区简陋的校舍里孜孜不倦地发愤学习,现在,他们担当着国家的栋梁之任,正在各个建设岗位作出贡献,他们的成就给学校带来了莫大的荣誉。
激荡人心的互联网时代风云变幻,诱惑着青少年,也冲击着宁静的校园。我们的校园现在还能不能放下安静的书桌?所幸,我们有良好的传统校风,足以抵御负能量的施压。在学校改名为“江苏工业学院”之际,校训“责任”给大学生们注入了不一般的鞭策动力,“责任”是我们学校良好校风代代相传的基石。
今天,我们遥望白云校区,她曾是孕育“常大”的母体,虽然她现在只是“常大”的分校区,但图书馆的灯光依旧明亮;而远在靖江的“怀德学院”,那也曾是“常大”的胞弟,办学理念多有相通,教学资源更有共享的优势,在那硬件设备一流的图书馆阅览室也最能见到学子们认真学习的身影。不久,西太湖校区又将亮起一片明净的灯光,那也将是跨进新时代常大流光溢彩的风景。
而在我们武进常大校本部呢?图书馆当然是学子们最喜爱最流连的地方。这里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走进去,心中就安放了一架安静的书桌,走出来,心中就多了一份对前途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