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
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
日前,常州大学文彰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2017年度常州大学“挑战杯”赛事工作总结表彰暨“创青春”大赛备战动员大会举行。由信息数理学院教师储开斌指导,刘玉喜、冯俊鹏等学生共同参与的《宽频电子变压器参数自动测试仪的研制》等两个特等奖项目的获奖团队,分别获得学校50万元重奖。
“此次‘挑战杯’国赛,常州大学进入终审决赛的五项参赛作品全部获奖,特等奖数量全国并列第二,实现了学校有史以来在该项赛事中获奖数量和级别的历史性突破。”常州大学党委书记程纯告诉记者,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常州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青马学院)。从思想引领到素质拓展,常大青马学院成功引领了学生干部和广大青年的价值追求,凝聚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阵地、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创新创业灵感的萌发地。
学习天天见,创新构建理论思想阵地
“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有效研究、动态掌握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心理特点和文化需求。”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奎庆告诉记者,常大构建起主题教育、平台创新、文化推进、实践养成、典型强化等“五位一体”青年学生理论思想阵地,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深入人心。
“青马学院的线上线下活动都十分有特色。”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团委副书记丁晶告诉记者,学校团委的老师制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信红包”在学员群里发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要点“藏”在微信红包里,学员通过抢红包来抢答问题,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自2016年9月成立以来,常州大学青马学院共举办了三期培训,学员累计达2800多人,学员多为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从今年6月起,常大所有二级学院都成立了青马学院,这意味着全校学生都被纳入培训范围,实现了分层引领和全员覆盖有机结合。
典型在身边,思政教育有温度可触摸
今年7月,“剪纸哥”丁浩回到母校常州大学,与青马学院的学员们就“红色剪纸创作感受”“创新创业”等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丁浩是常州大学2016届机械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他在学校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典故融入剪纸艺术,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和反响。毕业后,丁浩在常州科教城的大学生创业园“安了家”,成立了常州浩刻剪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逐步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要有温度,可触摸。像丁浩这样的校友,就是大学生身边最鲜活的领路人。”常州大学团委书记周晓东说,近年来,常州大学培育了一批像丁浩这样带头传播正能量的校园青年学生典型。
除了学生典型,常大青马学院还组建了一支280多人的校内外导师队伍,形成了导师库和课程库。常州大学党委书记程纯,校长陈群,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奎庆等纷纷受聘担任导师,在与青年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学习指导中,使思想引导工作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推行“红色成绩单”,思政考核有依据有抓手
大学生思政工作如何落到实处?常州大学创新性推出“红色学分制”。
2017年11月,常州大学能源化学152班学生吴炳辉拿到了一张特殊的“红色成绩单”,这是常州大学青马学院第三期培训班的学员结业证书。“拿到这张红色成绩单,我就能够作为优秀学员,被团组织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并逐步发展成为入党对象。”
为了让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有依据有抓手,常州大学青马学院把培训成绩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的2个学分作为学员必修的红色学分。学员在青马学院培训期间,通过参加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经考核后获得学分及结业,并获得记载个人全部培训情况的“红色成绩单”。
“挑战杯团队的骨干成员,基本是青马学院的学员。”常州大学校长陈群告诉记者,一方面,他们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已经具备了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团队凝聚力;另一方面,青马学院组织学员开展实践和调研活动,在调研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指导学员报名参加“挑战杯”“创青春”等系列高水平竞赛,产生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及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