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教育自信,我们该怎么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与教育是相互相承,互为前提的,是层层相因、袭袭相连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的参与和助力必不可少,它需要我们有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坚定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的“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育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教育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应有之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首先要坚定教育自信,坚定教育自信,我们该怎么做。
  坚定教育自信,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点,促进全面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始终把提升全民族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作为一项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素质教育作了很好诠释,他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对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与内涵实质作了深入的阐述,告知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紧紧围绕国民素质提升为宗旨,注重道德养成,遵循教育规律,让受教者在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树立起服务国家和社会的理想与目标,积极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把自己培养和造就成“四有”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定教育自信,要以基础教育为着力点,推进教育公平。党的十九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而这其中关键就在于基础教育,万丈高楼平地起,打牢基础是关键。基础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的低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地位,是落实与推进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推手,是提升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强化基础教育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好基础教育的自身定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旗帜鲜明地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切实做到十九大报告所提及的“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结合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完善和国家“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同时,在扎实推进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注重优化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统筹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或消除区域间、校际间的发展差距,推进教育的“精准扶贫”,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让每一位青年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对教育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人,以推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定教育自信,要以教育改革为创新点,坚持文化自信。教育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改革创新,教育自信需要教育的深入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并在今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这为我们理解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智慧,对推进教育改革提出了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的要求,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新的指引和新的遵循。坚定教育自信,需要我们在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同时要做到坚持文化自信,尤其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省、文化自强和文化担当。中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就需要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史相契合起来,与我们奋斗目标与新时代面临问题相适应起来,紧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注重品德教育养成,推进智力培育发展,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升科学文化水平,尤其文化自信意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用更大、更坚定的文化自信来支撑,坚定文化自信,来源于教育自信,这既赋予了教育崇高而神圣的使命,也赋予了教育重大而光荣的责任。教育,任重而道远!
  (作者为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