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点亮心中的“灯”



  ——写 在 第
34个 教 师 节
□薛 萍
9 月 10 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这是一个让人联想到崇高与光荣的日子。今年教师节,全国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将为教师“亮灯”,在地标建筑上显示“老师,您好!”的字样。通过这一形式,向教师表达一份敬意,也寓意教师是照亮别人的灯。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称教师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赋予了新时代教师更加伟大的使命和崇高的责任。可在当下,人们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认识不足,甚至贬低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与作用,致使教师职业在人们心目中所处的地位较低,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师节,集体为教师亮灯,宣示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教师的崇高敬意。为教师亮灯,点亮了教师心中的希望,才能照亮孩子的梦想。因此,我们在地标上为教师“亮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用一份真诚,点亮教师心中的幸福之灯、成就之灯和荣誉之灯,让广大教师能够心情愉悦、没有后顾之忧地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教师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从而心甘情愿地投入到自己崇高的事业中。
  强化待遇保障,为教师点亮岗位上的幸福之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为教师点亮心中的灯,就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切实加强待遇保障,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要让广大教师在组织上有依靠。做到政治上
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支持他们充分释放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要让广大教师在工作上更体面。比如在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治理机构、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等方面,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充分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在工作之余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要让广大教师在生活上更有尊严,确保其收入能让他们衣丰食足地过上体面的生活,让他们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实现教师为本,为教师点亮事业上的成就之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总书记对教师履行使命责任的殷切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促进专业成长方面支持教师建功立业。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不断获得专业成长。要优化管理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制定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聘用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打破教师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深入推进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静心研究;积极稳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给教学、科研人员更多经费使用权,更多创新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充分体现知识价值。要帮助教师成就事业华章,引领广大教师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成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力量;鼓励高校科研人员,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主力军。
  弘扬尊师风尚,为教师点亮在社会上的荣誉之灯。习近平在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为教师点亮荣誉之灯,就要大力弘扬尊师风尚,使尊师思想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头脑和血液中,内化为大家的自觉意识,外化为大家的自觉行动,让教师在社会上有荣誉感。要厚植尊师文化,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奠定新时期尊师文化的民族根基。要加强尊师教育,多渠道营造全社会尊师光荣、鄙师可耻的浓厚氛围;加强校园教育,把尊师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帮助每个学生从小埋下尊师的种子;加强学生家长教育,赢得他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支持。要从行动上尊师,把尊师文化融入各级党委和政府治国理政理念和实践中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坚持教育规划、资金、政策等要素优先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完善教师荣誉制度,深入做好教学名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推选活动。多举并行,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从而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荣誉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为教师节亮灯,不应只是一种仪式,更应化为关心教师、支持教师、呵护教师的具体而实在的行动,以此点亮教师心中渴望的灯光,使其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梦之队”的引路人、筑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