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墙上的字
青砖卷檐撑开了春色,雕花木窗细碎了阳光,堂屋里换上了烫金红联,这是南方新年惯有的光景,我家的老屋。老屋许久不住人,古朴素雅从未变过,犄角旮旯都落了尘,惟有外公的书房干净整洁如新——那是他的一方文墨天地。
书房墙上裱着不少字句,正中最醒目的是“修己安人”。在我还是幼童时,外公便抱着我认识这幅字。他说他的,我自吮着手指,摇头晃脑想着一会儿去小阁楼探险。外公教我念,我便不加思索地跟着念,敷敷衍衍被外公弹红了脑袋。少年时再走进书房,我依然不懂, “外公外公,什么是‘修己安人’?”
外公还是耐心地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内修自己,外安他人,国定强盛。”
“像爸爸修理电视那样修自己吗?拆开不会疼吗?”
外公笑“不是修电视。立身处世,人格为本,是要提高自己的精神修养。像你,多读书多学习,自律自强,就是修己。”
我似懂非懂,又问到:“那‘安人’呢?修好了自己,再去安装别人的电视吗?”
外公又笑,说:“可不是安装电视,”他正声道:“是以天下为己任,使别人安乐。”
看外公说得庄重严肃,我也郑重其事地点点头,不敢再多言。
外公看我紧张,摸摸我的头轻声说道:“阿囡再长大些就晓得了,为人行事可要谨记,这是家训。”
那时候的我还一腔好奇,半猜半疑地学老师背书,背过了黑板上的“少年强则国强”,也背下了老屋墙上的“修己安人”,可真正的涵义依旧似懂非懂。等到上了大学,书读得越发多了,才渐渐明白外公口中的修己安人是多么深刻而广博的道理,才晓得了胸怀天下是多么壮阔而宏大的气量。
古代儒家著作《大学》里写:“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外公让我自小记下的“修己安人”,便是从自身出发,只有个人先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修己”,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
如今长大了,回家过年还是会走进外公的书房看看。书房里的不少字画换了一轮又一轮,可那文墨四宝正后方的墙面上,依旧是写得格外刚劲有力的“修己安人”。我也长得高了,脑袋快及上外公的肩膀,他不再抱着我一字字认,却还想给我讲讲他恪守的“修己安人”。说起从前,他目光邃远,过往一幕幕如生浮现,有他荣升校长时的春风得意,有他严于律己的生活习惯,还有他圆润融通的待人接物,更多的是说起他常常告诫儿女:“行事要懂得 ‘修己安人’,这是家训。”
外公说到此处,我忍不住抢答:“外公外公,我也一直记得,修己安人。”外公眉眼温柔地笑道:“是,阿囡长大了,也慢慢懂了‘修己安人’。这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可千万别忘了。”“不会忘!”
几十年风雨,老屋愈来愈陈旧,可书房墙上的字句却愈来愈清晰。也许再过上几个春夏秋冬,换我抱着小阿囡认字,细说那“修己安人”的道理。如若她不专心,也得把小脑袋弹个粉红,告诉她:“这是家训,不可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