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了实验 玩得了音乐
——我校“藥(药)樂(乐)”同频共振奏响育人新乐章

       一边是在人们印象中终日穿着白大褂,操弄着实验器皿进行各类实验的药学专业学子,一边是舞台上穿着黑色礼服,通过各种西洋乐器演奏出悠扬乐曲的交响乐演奏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标签合二为一时,是不是会让不少人大呼意外呢?

       4月17日晚,由我校65人组成的交响乐团以一袭黑色礼服惊艳亮相中国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艺术盛会——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最终,我校交响乐团凭借高难度的曲目、精湛的演奏技艺以及震撼的演出效果从590个艺术表演类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类一等奖。

       给思政教育来点“音乐”

       “藥(药)”“樂(乐)”通融寓教于乐

       在如今的大学校园,组织大学生听思政讲座和参加会议其实是比较困难的,经常“赶鸭子上架”,硬性要求学生与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管乐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几乎都是场场爆满,甚至是一票难求。

       为何当代大学生对于思政讲座总是兴致不大?答案很简单,思政讲座常常板起面孔来讲授,缺乏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往往“理解”却未必“接受”,“懂得”却未必“做到”,“知书”却未必“达理”,从而使思政讲座失去应有的教育效果。

       为了破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尴尬现状,也为了进一步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浓郁校园文化艺术氛围,200910月,我校凌霄合唱团正式成立。

       据悉,“藥(药)”和“樂(乐)”不仅古字字形相似,而且在很多方言中,两字发音相同。我校凌霄合唱团提出了“藥樂融通,音乐润泽心灵”的宗旨理念,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从声乐训练、乐理培训、演出观摩以及舞台实践等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以“凌霄”二字命名。其一,凌霄是一味中药,体现了药大人的本职特色;其二,凌霄的蜿蜒向上体现了一种逆境和挫折中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

       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凌霄合唱团指导老师李众川副教授坦言:“‘药’作用于生理,‘乐’润泽于心灵,艺术教育便是其中的桥梁。音乐可以治疗生理,也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情操来说,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陶冶和滋养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凌霄合唱团特别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践和创新,形成了一批经典的保留曲目,现已成长为一支专业素质优良、特色鲜明、能够演绎各种风格曲目的高水平合唱团,曾3次在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炫酷”仪式感

       让高雅艺术烙下“集体记忆”

       我校交响乐团成立于20144月,是一支由学校创建的学生业余文艺团体,不仅是我校学子进行艺术实践的园地,也是实施艺术教育和美育教育的第二课堂。乐团旨在积极推动高雅音乐在校园内外的传播和普及,努力营造校园和谐典雅、朝气蓬勃的音乐氛围,使广大学生在音乐中凝心聚力、升华情感,在红色经典旋律里感受中国自信。

       我校交响乐团指挥严岩副教授说,基本乐理的学习、器乐的演奏和声乐的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调节情绪、振奋精神,还能够起到磨炼意志、增强自信的作用。此外,音乐在展示学生个性的同时,又需要彼此间密切的合作。因为,大多数的音乐形式都是集体性的活动,无论是合唱还是合奏,它的音乐结构层次决定了不同声部的学生需要承担不同的任务,这就要求在同一艺术目标指引下,大家各司其职,彼此精诚合作。只有乐团所有学生做到旋律、节奏、音准、速度、力度上的配合一致,演唱(奏)出来的音乐才会引人入胜,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这几年,每逢开学典礼等重大节庆活动时,我校体育馆内便会响起阵阵高雅悠扬的管弦乐声。这是交响乐团的学长学姐们以管弦乐暖场的方式对新生的到来表示欢迎。

       严岩副教授表示,以庄重高雅的管弦乐曲提升开学典礼的炫酷仪式感,让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学生个体留下持久的、积极的、激励人心的“集体记忆”,使广大学生在学业生涯最重要的时刻感悟崇高、汲取精神力量,促使他们树立成人成材、爱国荣校、勇于担当的荣誉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近年来我校还紧扣重大时间节点和主题,举办了“庆祝中国药科大学建校80周年”专场交响音乐会、“林深人不知”原创校园音乐剧等近百场高水平舞台展演,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更高水平的实践平台,而且令师生们在活动中增进了对国家历史和民族命运的了解和认同。

       以“乐”化人

       思政“小音符”奏响育人“大乐章”

       2017年4月初到20184月,整整一年的时间,一首《时辰之舞》,从生疏到娴熟,从青涩到流畅……

       “中国药科大学,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类一等奖!”当得知比赛最终成绩时,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商学院大四男生胡嘉浩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着一颗坚定而柔韧的心,”胡嘉浩坦言,从乐团零起点组建到如今站在全国最高水平艺术赛事上,四年的点滴付出,化作一个个音符在舞台上回响。四年来,我们学会了一件件从没见过的冷门乐器;四年来,我们放弃休息,徜徉在一首首世界名曲的排练演绎中;四年来,我们同甘共苦,共同感受高雅艺术之美给全体药大人带来的一次次灵魂洗礼。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一段90后辅导员现场原创RAP的视频在校园里炸开了锅。原来,药学院辅导员李涛在年终述职的结尾突然来了一段RAP,将时下流行的说唱艺术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辟出了一条“文艺”思政新路子。

       “这才是嘻哈该有的样子!”这首歌曲官方正式版的演唱者、药学院大四学生李元卿表示,“很荣幸来演唱这首歌,并且比起传统的说教,我更喜欢这种RAP的表达方式,从旋律与歌词中感受到那种精神的力量。”

       谈到这首RAP的走红,校长来茂德坦言“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表示,我们做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工作必须坚持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要从过去单一的说教传达式手段中走出来,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李涛老师的此次探索,正是让思政工作从空中回到地面、从静态变成动态,把刻板说教变成“生动说唱”。事实证明,这样的工作思路是正确的,才能产生思想的共鸣。“自古‘藥’(药)与‘樂’(乐)同音,各类思政教育举措宛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跃于‘五线谱’上,既有铿锵的节奏,又有跳动的音符;既有和谐的音程,又有温润的情感。只有同频共振,和谐搭配,才能奏响育人新乐章。”

       校党委书记徐慧表示,如何寻求德育教育新途径,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成了“大思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用音乐教育润泽广大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理工科学生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氛围,努力培养既能研制普济良药造福于民,也能通晓高雅艺术陶冶心灵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现如今,我们也惊喜地看到,在药大这样专业性很强的医药类院校,浸染浓浓药香的、新颖生动的音乐教育方式的确能走进学生内心。他们在音乐中成长,在音乐中收获,在音乐中激荡青春梦、药大梦、中国梦。希望我校学生能够继续在生命的律动之中感受声乐艺术之美,也希望通过艺术创新的形式,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流入每个学生的心间,以达到教化人心、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凌霄合唱团、交响乐团自组建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形成了强大的榜样力量。近年来,3位团员荣获我校学生最高荣誉“校长奖学金”。仅2017年,就有2位团员分别考取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3位团员当选“校年度人物”,1位团员荣获江苏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