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古镇
浙江奉化的溪口古镇,四面环山,清澈的剡溪横贯东西,至东端时被武岭头与溪南山阻隔成口,“溪口”便由此得名。溪口是一座美丽的千年古镇,山水如画,汉代就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的美誉,更因为近代出了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而声名远播。
一入古镇,便见一座飞檐翘角的城楼,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城楼两面都有“武岭”两字的匾额,外面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里面为蒋介石自题。据说原来这儿只是两间低矮小房的“武岭庙”,蒋介石建都南京后,下令拨款仿南京中山门将它改建成了“武岭门”。武岭门是进溪口古镇的必经之路,进武岭门,向左沿潭墩山拾级而上,山不高,但古木参天,蓊郁苍翠,走不远就到了文昌阁。文昌阁是溪口的标志建筑,建于清雍正年间,雕梁画栋,远远望去气势恢宏。1927年蒋介石当上委员长时重新修葺,将它作为自己的私人别墅。与宋美龄结婚后,他们回溪口就常住于此。站在文昌阁向下望,剡溪之畔有一座弓型石桥,便是“憩水桥”。桥下绿水悠悠,游鱼历历,成为古镇十景之一———“碧潭观鱼”。
在文昌阁东侧有一座小洋房,掩映于轻风摇曳的翠竹中,是一座西式三开间的两层小楼,与文昌阁有露天走廊相通。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归来,在溪口补办婚礼,便与夫人蒋方良居住于此。蒋介石要求他在此研读古文,重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939年 12月蒋经国之母毛福梅被日军军机炸死,蒋经国回溪口奔丧时,在极度痛苦中写下了“以血洗血”四字,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报仇的决心,这块石碑现在就保存于此。
到溪口的人很多,大多是奔着蒋介石故居去的。蒋氏故居“丰镐房”,是古镇保存最完好的建筑。这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子,有房49间,前厅后堂,两厢四廊。“丰镐房”取自西周两个帝王都城的城名,文王的都城“丰邑”,武王的都城“镐京”。蒋介石为大儿子蒋经国取名“建丰”,为小儿子蒋纬国取名“建镐”,也源于此,由此可以看出蒋介石的帝王情结之深。难怪张学良在晚年口述历史中,提到蒋介石时说,他只要有可能,一定会做皇帝的。现在的蒋氏故居是蒋介石发迹后扩建重修的,楼轩相接,廊庑回环,朱柱赭壁,富丽堂皇。在主体建筑“报本堂”里,还悬挂着蒋介石为蒋经国 40岁生日亲书的“寓理帅气”四字匾额。已下野的蒋介石希望儿子能够以理服众,统帅万物,暗含了期盼他恢复蒋家王朝的心愿,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蒋介石最后一次到溪口是在1949年 1月 22日,由于决战失利,他被迫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他回到溪口后,仍以国民党中央“总裁”的身份,执掌着党政军大权。一时间,溪口成了令世界瞩目的焦点。但三个月后,自知大势已去的蒋介石在慈庵拜别了母亲的坟墓,最后一次眺望了溪口,在无限惆怅中,乘竹筏从剡溪出发,永远离别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踏上过故土。
我在溪口的大街上闲逛,一条三里老街沿剡溪而建,很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古镇里有很多店铺,沿街叫卖的千层饼、芋艿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我在一家饭店吃了所谓的 “蒋家宴”,一道用溪口亭下湖里的胖鱼头制作的鱼头煲,鲜美爽口,还有就是奉化芋艿头扣肉煲,当地有“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的说法,味道确实不错,极富“老宁波”风味。古镇很美,但过度的商业开发,让整个古镇显得拥挤而浮躁。
吃完晚饭,漫步剡溪畔,溪水无言,却给人留下了太多的沉思和回味。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溪口古镇,流传最多的就是蒋介石父子的轶事,为旅游行程平添了许多乐趣。蓦然回首,溪口古镇在辉煌灯光的映照下成为一幅美丽的剪影,留下一抹历史的遗韵……(作者:薛来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