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根丝”到“蚕+”的蜕变
——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侧记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2018年的春天,诗意的陌上桑在江苏科技大学有了更为清丽的远方。
2018年1月8日下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公示2017年新增学位授权审核结果,已有“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含蚕、蜂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为“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江苏科技大学”赫然在列。正在大洋彼岸古巴进行中古蚕桑合作项目考察的蚕研所所长、生物技术学院院长李木旺得知消息,如释重负,“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感觉压在身上的大山搬走了。”在镇江,江苏科技大学蚕研所、生物技术学院一片沸腾,大家一起庆祝这一历史性的跨越。
两个不同方向的纠结而进行的“改头换面”
2017年春节一过,蚕研所、生物技术学院就启动了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工作。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研究生院台前幕后的工作和指导,学院按照博士点的标准一一对标找差,并进行了预申报。2017年度,博士点申报成为蚕研所、生物技术学院年度重点工作,凡是党政联席会,必谈这项工作。
起初,大家都认为所院以“蚕桑”为特色,拥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蚕学3个本科专业,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养殖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更符合申报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所有前期准备工作都是围绕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而准备。
2017年5月,学校聘请业内专家对申报工作进行“把脉问诊”,专家一致认为,蚕属于家畜家禽范畴,是完完全全的特种动物,建议申报“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到底是申报“生物学”还是“畜牧学”?如何选择?为了申报生物学一级学科,大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突然转向申报畜牧学一级学科,多了一倍的工作量不说,能不能成功大家心里没底。学校分管副校长景旭文、研究生院、蚕研所、生物技术学院几番论证下来,决定听取业内专家建议,申报“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整个申报直接‘改头换面’”,李木旺介绍,直到2017年暑假提交资料前还很忐忑,当专家看过新的申报材料并给予肯定时,焦虑才稍稍有所缓解。
成功之后压力依然“山大”
“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对于所院来说,至关重要。”李木旺和所院上下十分珍视这次申报工作。蚕研所1951年建所,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86年招收博士生。2007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博士学位授予点划转学校,学校成功晋升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作为学校最早招收博士的单位,能否拿下一级学科博士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压力更大。
在畜牧学一级学科之下,设特种动物科学、畜牧生物工程、蚕桑资源利用三个方向,其中“特种动物科学”是所院一直的强势,“蚕桑资源利用”是自设方向,也是所院的自有特色。学院以前是围绕“一根丝”做文章,现在是“新蚕桑”,围绕桑树、蚕丝进行研发,也有桑叶茶、蚕丝面膜、蚕虫草、蚕丝慕斯等蚕桑资源利用系列产品,并且蚕桑资源品种选育应用占全国70%。李木旺坦言,最大的压力,就是建设“畜牧生物工程”,需要引进专家,投入经费,特别是要引进学科带头人。
蚕研所副所长、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农业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蚕桑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沈兴家在为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高兴的同时,也在考虑接下来如何建设的问题,“学院一直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一是要引进人才和团队,二是要拓展以支撑畜牧学一级学科。”
从“一根丝”到“蚕+”的蜕变
压力与机遇并存,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也让大家明确了所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核心特色。沈兴家说:“以前的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我们主要做蚕,现在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拿下来后,招生就业会有新的局面,以前大家不了解“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在大畜牧的范畴下,研究领域会得到拓展,相应的科研、课题、项目也会拓展,我们要把已有的特色做得更好,同时也要把新的方向做起来。”
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之前是围绕“一条蚕”做文章,今后该如何发展?这是摆在李木旺和所院教职员工面前新的课题。
李木旺觉得,好不容易拿下了畜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希望3年后的学科评估能有好成绩。畜牧学一级学科的三个方向中,“畜牧生物工程”方向需要大投入,要积极引进人才,同时希望能拓展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争取把这两个方向建设好并取得一定突破。要完全支撑畜牧学一级学科,我们还需要拓展一个物种,在猪马牛羊鸡鸭鹅等家畜家禽中选一个作为研究拓展方向。“目前,扬州大学以鸡等家禽为主,南京农业大学以猪牛等家畜为主,省内研究羊的相对较少,但是无论选哪一个,学科带头人很重要,所以接下来首当其冲要引进合适的人才。”
未来之路,李木旺和所院教职员工仍然充满信心,他们镞砺括羽,静待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