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模成为新时代青年“偶像”

我校举办“劳模精神薪火相传,时代青年共话成长”主题活动

让劳模成为新时代青年“偶像” 

——我校举办“劳模精神薪火相传,时代青年共话成长”主题活动

    本报讯  52日,我校“劳模精神薪火相传,时代青年共话成长”主题活动在天健苑·体育中心举行。活动不仅为青年师生提供了与张进、王生强、何少华三位劳模校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还为优秀学生与劳模“牵线”,引导青年学生师从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

    校党委书记史国君,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德静出席活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中心)及二级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师生代表2500多人来到活动现场,一睹劳模校友的风采。

厉害了我的校友

    张进、王生强、何少华三位劳模分别毕业于我校的前身——南京机械高专、南京电力高专和南京工业学校。大屏幕上播放的校友业绩和他们讲述的奋斗故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劳模身上的闪光品质。

    他们不只是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老黄牛”,更是信念坚定的新时代科技创新“领跑者”。

    自称“老铁匠”的张进就职于模具和锻造行业,干的是当代“打铁”的活。他率领的劳模工作室共开发出新产品200多个,申请国家专利近20项,不仅节省了企业成本,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研发的链轨节产品,竞争力远超知名外企,最后迫使外企不得不停止生产这个产品,退出了市场。

    王生强既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技术专家、创新专家,又是管理专家。他对变电、输电、配电设备性能了如指掌,他创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至今累计获国家专利127项,完成省公司创新项目4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2项。他主持出台的《线路防外破“五进”管理法》等15项管理举措、组织的9项管理成果被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典型经验广为推广。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过“中华技能大奖”等多项荣誉的何少华,一直在核电企业从事核反应堆核级设备维修与管理等工作。22年来已拥有45项专利,并带出了一支掌握了核电站反应堆高辐射环境下复杂的在役维修关键技术的团队,成功掌握了先进水下维修技术,填补了国内核反应堆维修领域的空白。

    “厉害了我的校友”,现场师生无不为校友劳模的事迹和奋斗精神、报国情怀点赞。

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黄昊是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一名毕业生,前不久,他已与秦山核电有限公司签约,即将成为中国核工业集团的一员。在这场故事会上,除了见到了自己的劳模偶像何少华之外,他和他的科创团队幸运地被学校选为代表与何少华结为师生对子。与黄昊同样幸运的还有我校模具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两个在校大学生创新团队,他们在现场分别与“学长”张进、王生强结对。

    三位劳模校友在生产一线都工作了20多年。在与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说的最多的是“工匠精神”这个关键词,在他们看来,无论现代工业如何发展,敬业、严谨、坚持不懈、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科技人才,我们非常愿意能在母校为工匠精神的传承出一份力”,他们欣然接受了我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德静为他们颁发的“创新导师”聘书,并表示,十分希望大学生走进自己的劳模工作室,接力创新,力争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为创新中国奉献智慧和力量。

一堂颇具匠心的思政课

    这不仅是一次劳模故事会,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和创新指导课。

    主题活动结束时,全程参加活动的史国君书记发表了感言,他从五一劳动节的“劳动”和五四青年节的“青年”谈起,讲述了“青春万岁”与“劳动光荣”的内在关系。他代表全校师生感谢三位杰出校友们走进母校,与大家一起分享“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分享他们“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对科研、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坚守。

    史书记指出,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新时代,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积累,才能有效创新,才能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战略里抓住机会,才能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做出贡献;我们只有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以个人梦想推动国家梦想,才能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史书记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把劳模请进校园,正是为了把他们身上的精神和情怀留在校园、传承下去,他寄语青年师生要像他们一样,树立自觉学习、刻苦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真正确立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以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