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信仰 坚定理想 坚持自信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在这极其特殊的年份,隆重纪念马克思,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就是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千年巨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彪炳史册的独特贡献和历史功绩就是“三大研究”、“三大发现”、“三大创立”,即研究人类社会,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出人类社会是活生生的有机体,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创立了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研究无产阶级阶级地位、阶级特点、历史使命,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一个主义就是一面旗帜、一个纲领、一种昭示、一种引领。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人类的文明大道凭空产生,而是对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不断清算自己先前的哲学信仰,不断创新、超越,不断走向历史的深处的过程。习近平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马克思备受全世界的尊敬,不仅因其思想的力量,其学说的真理光芒,而且因其人格魅力。马克思在17岁就立志为人类而劳动。马克思提出,职业选择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的幸福,不是某些人所追求的仅仅为了自己的自私和乐趣。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这是马克思当时对自我完善的理解。在他看来,如果他只为自己劳动,也许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伟人。在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中学时期所形成的这种理想信念影响他后来整个一生的事业。马克思用了整整40年时间,潜心著述《资本论》,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代表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所以,马克思认为,对于那些还没有坚定原则,不具备牢固而不可动摇信念的人,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从事艰深清苦的“抽象真理”的研究,这是很危险的,如果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不能为这一职业而竭尽全力,奋勇献身,那么,这一职业必定会使这些人的一生彻底毁灭。马克思这一深刻而卓越的见解,至今仍有启发乃至指导价值。
思想的力量,人格的魅力,使马克思在其同时代人中获得了极高的威望。科本称马克思是“一座思想的仓库,制造厂,或者按柏林的说法是思想的牛首”。恩格斯把马克思描绘为“行如风驰电掣般飞奔,好似恶魔缠了身,一味猛冲的,不知疲倦的力士。”赫斯对马克思作了最热烈的颂扬。赫斯说马克思是“一位最伟大的哲学家,也许是当今活着的唯一真正的哲学家。”“他无论在思想上或者哲学上、精神的发展上,都不但超过了斯特劳斯,而且超过了费尔巴哈。”马克思代表的是哲学和政治思想上一个无可超越的境界。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的思想永存,马克思的精神永恒。
纪念马克思,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更是信仰。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是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我们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不走僵化的老路,也不走西化的邪路。要坚持理论自觉和自信,必须学懂弄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都应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开辟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切实掌握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坚守精神家园。
纪念马克思,就要学创新理论,做时代新人。直面“时代之问”,交出满意答卷。“世界怎么啦?我们怎么办?”习近平发出“时代之问”或“世界之拷问”。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强调“问题意识”“实践牵引”,要向世界、人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答卷。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我们直面的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时代考题摆在面前:中国共产党怎样带领人民继续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自我革命?怎样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书写中国篇章?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主要内容、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理论特色、历史贡献、实践要求,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涵的信仰、立场、担当、作风和科学方法论,学思悟践,知行合一,坚守信仰,坚定理想,坚持信心,在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和平与发展,牢记使命,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大学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传播真善美,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必须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师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要求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自信。新时代、新任务,要有新作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守信仰,坚定理想,坚持自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我们的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