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躬到地和宁折不弯


  一场大雪,生灵显性。
  昨天还在绿枝婆娑,风中袅娜的翠竹,一躬到地,竹干从离地三尺高处开始下弯,一尺尺,一寸寸,愈近竹梢,弧度愈大,乃至竹梢处竟靠着地面了。拨开地面厚厚的积雪,露出竹梢的青枝绿叶,轻轻地,竹抖了一下,又抖了一下,那由根部传来的力量,由干到枝到梢到叶,一点点、再一点点颤动,枝叶上的积雪,一点点松动,零散,掉落,不一会,竹梢离了地,竹干向上挺、再挺,站立了。
  千百年来,新篁的挺拔向上,绿竹的虚心劲节,让国人在精神层面对竹膜拜称颂有加。唐人李涉在《葺夷陵幽居》中直言“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宋人刘克庄向朋友借房子住,没搬进去就张罗着先在房子周围种竹子,“借居未定先栽竹,为爱疏声与薄阴。”大文豪苏东坡痴情于竹,直言竹是生命要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今天,站在竹林前,我想的更多的是竹的生存智慧。面对风雪的肆虐,它宁弯不折,纵然一躬到地,柔韧中也蓄着向上的势。它坚信,冰雪终究会融化,自身一定会挺拔。
  以竹为师,我懂得了“退步原来是向前”。
  校园里的那株石楠,枝繁叶茂,冬日里,绿得显眼耀目,花喜鹊和白头翁,一大一小,常在它的枝头叽叽喳喳,说校园的故事。雪花落下了,一片片接踵而至,石楠不知是无视还是轻视,不觉或不以为然。雪越来越猛,积雪越来越厚,石楠的手臂撑着、撑着,随着又一片雪花的下坠,终于到了极限,“咔嚓”一声,枝臂从树干上折断,上一层的树皮、形成层、木质部一起和干分离,仅剩下面的树皮还吊在干上。
  石楠对抗风雪的过程可谓是宁折不弯,类似的树还有松、柏、女贞、香樟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严寒不落叶,以惨烈的折枝断臂状迎战三九严寒。同样,它们的生物习性也被人类赋以精神符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凝结着陈毅元帅革命家的豪情。“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体现着三国文人刘桢的建安风骨。“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一声长叹。虽说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人们表露心迹的一种艺术手段,但通过这些创作,也张扬了这些生物的习性,让它们更为人所知。
  道法自然,我把深深的敬意献给伟大的自然。她在创造万物的同时,创造了万物间的互联网,让万物相互竞争、相互依赖,互利互生。就人类而言,我们种竹种松种石楠种香樟,为的是美化、诗化我们的生活环境生命成长;而这些生物呢,在显现它们独特的生命特质时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礼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