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育人初心 牢记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向党的十九大所做的报告,是我们党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指引新时期高校工作的纲领性文献。站在新的起点上,徐州工程学院将全面抓好十九大精神的学思践悟,领会新思想、适应新要求、担当新作为,谱写地方应用型高校奋进之笔。
站在制高点,把握立德树人新要求。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彰显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被实践证明并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我们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新思想新要求,找准历史方位,提高政治站位,举旗定向,立德树人。始终把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放在首位,扎根淮海大地,传承徐州红色基因,发扬“小推车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把握“0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持之以恒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青年学子点亮理想信念之灯。以培养水平高、品位高的“大先生”为目标,引导教职工增强使命自觉,为广大教师筑牢明道仁爱之魂。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切实提升新形势下领导学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找准着力点,明晰内涵发展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把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至关重要的位置,全面吹响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嘹亮号角,这是习近平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作为新建本科高校,尤其要以内涵式发展为目标,坚守战略定力与发展定力,不盲目、不从众,认真处理规模发展与质量发展、同质发展与特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剖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制约因素,创新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着力推进转型发展。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培育,大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发挥学校食品、机械、建筑等学科优势,对接区域创新要素资源,大力开展应用性、交叉性合作研究,做优做特做强传统优势学科。继续发挥专业文化育人作用,拓展“以文化人”新载体,提升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品牌建设与核心精神的打造。
聚力突破点,肩负创新发展新担当。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更要有新作为。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调研来到徐州,考察实体经济、新农村建设、产业创新等,对徐州发展寄予厚望,令在徐高校师生深受鼓舞、激情满怀。作为徐州和苏北唯一的市属本科高校,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在徐调研讲话精神,围绕中央和省委战略布局,打好地方牌、应用牌,努力成为徐州和淮海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始终聚焦地方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徐州六大优势产业,继续加大机械工程类、食品工程类、光伏工程类、化工环境类、材料工程类、土木建筑类六大专业群建设力度,打造局部优势,提高服务区域发展能力。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意见》精神,围绕“支持徐州工程学院创建区域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徐州大学)”核心任务,把创建徐州大学全面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中,对标找差、加快建设,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区域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徐州大学)而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王超,徐州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本文转载自《江苏教育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