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时的“暖心”接续

——我校师生爱心捐助重症校友纪事

0100万,仅仅只用了15个小时的时间。就在310日这个普通的周六,为了紧急捐助一名远在美国身患重病的校友,我校师生及海内外校友们再一次用行动共同书写了一项“暖心”纪录。

幸福之家突遭变故

3月的南京,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气温乍暖还寒。310,一个普通的周末晚上。正当人们在惬意地享受闲暇时光的时候,一条筹款消息却在南理工人的微信朋友圈和群聊中快速传播着,瞬间刷爆了大家的手机屏幕。

筹款人名叫闫宏微,2003年考入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在本科期间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突出,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在大四的时候保送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博连读。2013年,闫宏微博士毕业,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任教。闫宏微的爱人是我校能动学院2004级的学生,他们现在有一个三岁的女儿。可是,原本美满幸福的生活却在20171月被无情地打破了。33岁的闫宏微被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这是乳腺癌当中最为凶险难治的病症之一。20173月,闫宏微接受了乳腺全切淋巴结全清手术,随后开始了化疗。化疗期间,她的癌细胞快速转移到了肺和肝。病情的进展超出了医生的想象。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肺部多发的转移病灶增长了五倍。

身心虽然遭受着病痛的折磨,但望着深爱自己的丈夫,想到年仅三岁的幼女,闫宏微毅然决然选择了与病魔的抗争。为了活下去,整个2017年闫宏微先后接受了大小20次的化疗,这是一般病人无法承受的治疗强度。可是尽管如此,癌细胞仍然还在不停地疯长与扩张。一年里,闫宏微几乎用完了国内治疗乳腺癌的全部药物,却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

今年2月,抱着最后一试的想法,闫宏微来到美国寻求治疗。可是对于没有任何保险的国际病人来说,美国的医疗费用无疑是天价的,几天时间就花光了之前预付的初诊费用。接下来面对的各种检查和治疗,预估费用近6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380万)。在美国,国际病人是必须提前付款才能开展检查和治疗的。

面对近400万人民币的巨额治疗费用,在多方筹措无果的情况下,闫宏微想到了就读十年的母校,想到了曾经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于是她鼓起勇气,通过南理工校友会上海分会向母校伸出了求援之手。

15小时的“暖心”接续

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强大传播功能,筹款信息迅即出现在了南理工人的视线中。很快,天南海北的各地校友会、同学同事、在校的师生以及无数素未谋面并不相识的南理工人纷纷行动起来,向着这位远在美国身患重症的校友伸出了援手并且在各自的朋友圈中进行了转发和扩散。

310828分第一条筹款信息发出到次日上午11点钟,在将近15小时的时间内,我校师生及广大校友们在网上共发起了21108次的捐款行为,共募集善款1000366元。伴随着一笔笔爱心捐款的汇入,闫宏微又看到了生的希望。

15小时“暖心”接续在进行的同时,师生及校友们“爱”的洪流也在不断汇聚和延续着。不少师生在献出爱心的同时,纷纷在筹款信息后面跟贴留言:

 @璞璞:记得我刚来南理工工作不久,有一次学生活动和这个小姑娘有过接触,她给我的印象安静甜美,脸上总带着微笑!请大家留住这美好的微笑和美好的记忆!

 @南理工张新义:闫宏微,南理工的校友。作为同学、校友、朋友、亲人,我们多想这个年轻的生命继续灿烂绽放!请大家伸出援助之手,让一个温暖的家庭因您的无私而延续!让我们为了爱,为了生命,一起努力,帮助她战胜病魔!闫老师加油!

 @张新:虽然不认识,但在校友群里看到,很心痛,希望能尽微薄之力。作为校友、朋友,我们多想这个年轻的生命继续灿烂绽放,多想在繁忙的节奏里获得互相扶持的慰藉。请大家伸出援助之手,让一个温暖的家庭因您的无私而延续!

 @许佳跃:小微姐,从2006年入学时就相识,她是我们专业同学眼中最优秀的榜样。从学习到工作到生活,小微姐一直是我的朋友,也是榜样,积极阳光,可是命运的不幸让她承受了生命的重压,让我们一起伸出手,为她加油,助力她战胜病魔!

……

一句句充满温馨的话语,一个个饱含真情的祝福,让闫宏微和她的家人在真切感受母校师生校友“大爱”的同时,也重新燃起了与病魔顽强抗争下去的勇气和信心。闫宏微事后也在自己的微博中充满希望地写到:“愿未来癌症可以变成我们提起时并不绝望的病种,愿天佑所有深受癌症痛苦的病友与家庭!”

暖心更多源于走心

15小时的“暖心”接续,让世人再一次感悟到了南理工这所学校特有的气质和温度。事实上,在这片充满梦想的沃土上,从来就不缺少真情和暖心故事的发生。2016年,《人民日报》以《走心,才能暖心》点赞了我校“暖心饭卡”工程,通过媒体的传播,南理工的暖心文化也由此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在南理工校园,类似这样走心又暖心的事例还有很多。2015年,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发展,对全校1138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深度了解青年教师生活上的困难、工作上的困惑。随之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为他们的生活、教学以及科研工作创造条件;2016年,后勤集团公寓总公司在学生宿舍区设立爱心驿站、爱心宿舍、爱心教室和生活课堂,使得“三爱一堂”成为了一个接受爱心、奉献爱心、存储爱心、传递爱心的中转站;就在上学期末临近寒假,南京遭遇了罕见的大雪,就在学子们为如何前往机场车站犯难时,学校紧急组织班车分批次护送学生到机场和车站,以确保他们顺利回家。

正如一位校友所言:“雪中送炭是人的第一美德,南理工做到了,这是最好的、现实的人文关怀教育的成果。”

温度彰显大学的厚度

南理工不断上演的暖心故事彰显的恰恰是这所大学的厚度。有学者就此指出,大学的厚度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凝聚在大学风物中的一种特质,是形神具备的,在大学有形的实体结构内部内隐着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凝铸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气质,因而具有着强烈的亲和力,也使得师生在心理上、精神上产生一种贴近感。

的确,正如这位学者所言,大学的厚度是一所大学品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历史底蕴、文化品位、学校风格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它不是外在赋予和规定的,而是存在所内生的,是大学“质的规定性”,向外表达着大学之为大学的“应然”,其追求的也正是大学内在的意义所在。南理工所具有的辉煌历史、雄厚师资、世界一流的学科建设无不彰显出它应有的厚度,而在厚度之外,有温度的南理工更能熏陶出南理工人特定的群体性格。

2018年这个春天上演的“暖心”故事带给人们及社会的思考还有很多。它创造的不仅是一项“温暖人心”的筹款纪录,更是南理工人“大爱无疆”精神品质的真实体现。 (陈育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