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公寓的“暖心妈妈”
———记第六届感动南林人物候选人、我校宿管员孙爱华、赵华
在南林学生公寓,生活着这样的她们。
她们穿着最质朴的衣服,却总是精神抖擞、笑容满面;她们不是老师,却也时常在学生耳边叮咛嘱咐;她们与学生素昧平生,却为他们的生活琐事操碎了心;她们不是学生们的“妈妈”,却在孩子们远离家乡的求学路上做着同 “妈妈”一样的事情······她们就是可敬、可爱的宿舍管理员———孙爱华、赵华。
她是个“热心肠”,将所有的学生视如己出
2015年,孙爱华所在的22栋宿舍迎来了500多名大一新生。刚刚离开父母庇护的她们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不少女生因为想家经常哭鼻子。孙爱华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我是楼里几百个孩子的‘妈妈’呀,我不能不管他们。”于是,想家时的一个拥抱,难过时的一句安慰,出门时的一声问候,成了22栋宿舍一道道寻常而又美丽的风景线。
“陈丽彬,她是22栋208宿舍的4号床。”提起这个叫陈丽彬的女生,孙爱华一下子报出了她的宿舍和床位。
2016年的暑假,家住浙江的大一新生陈丽彬要留在南京上15天的补习班,由于学校不许大一留校,她又找不到合适的租房,便焦急地找孙爱华帮忙。尽管那时正值自己的女儿住院需要照顾,但是看着陈丽彬急得快哭的表情,孙爱华心软了。“丫头,你来我家住吧。”
从那天起,陈丽彬住进了孙爱华家。孙爱华的丈夫搬去了女儿房间,陈丽彬就和孙爱华住一间。在陈丽彬补课的这15天里,孙爱华每天6点半就起床做早餐。“煎鸡蛋、燕麦粥、烤肠、牛奶……阿姨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陈丽彬回忆起一年前的事情,依然历历在目。晚上,孙爱华以往都是留在医院照顾女儿,但在这15天里,孙爱华总会在陈丽彬回家之前打开大门,等她回家。
离开孙爱华家的前一天,陈丽彬噙着眼泪写下了一封400多字的感谢信:“在陌生的城市,能遇到像家人一样的阿姨,我特别感动。阿姨,我永远爱您!”
24栋的丁丽永远忘不了2017年11月的一天。那天气温陡然转凉,丁丽穿得少,不小心感冒了,她独自在医院挂了一夜水后回到了宿舍。正好碰上孙爱华值早班,她发现丁丽脸上红红的,精神不太好。在得知丁丽发烧后,孙爱华立刻把她拉进了办公室。“丫头,饿了吧,阿姨给你下碗面条。”孙爱华打开空调,转身就去厨房了。“丫头,天气冷,多穿点。”孙爱华一边忙活,一边唠叨。捧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丁丽的心里暖暖的……有人说孙爱华爱管闲事。
她却说:“这不是闲事,我是宿管,也是妈妈,孩子的事就是我的事。”
孙爱华发自内心的爱和温暖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学生们在这位年长40岁左右的阿姨身上找到了妈妈的感觉,亲昵地叫她“胖妈”,不管大事小事都爱“麻烦”她。
“胖妈,我肚子疼咋办?”
“胖妈,我失恋了好难过。”
“胖妈,你有针线吗?”
孙爱华经常收到学生们各种各样的 “礼物”:有时是两个苹果,有时是一袋零食、一盒牛奶、一朵鲜花……学生们一有点“好东西”,总会想到孙爱华,就连舍友过生日也要叫上她。不少毕业工作了的学生至今依然维系着与孙爱华的“革命友谊”,逢年过节都会带些水果和土特产来看他们的“胖妈”。
9年间她为学生包过20多次饺子,一有空就请学生回家吃饭
提到孙爱华,就不得不提她包的饺子。在来到南林之前,孙爱华还做过1年的饺子店生意,练就了一身“高超”的包饺子手艺。
2009年的8月,孙爱华经人介绍来到南林,成了学生宿舍15栋的管理员。2个月后,她又被调至17、18栋,为了尽快和学生们熟悉起来,孙爱华突然心生一念:不如组织孩子们包一次饺子。
第一次包饺子来了七八个学生,他们吃了一次之后就吃“上瘾”了,孙爱华也包“上瘾”了,一学期包了四五次。
从那之后,孙爱华的包饺子活动变成了宿舍楼栋的特色活动,每年至少办2次,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人数也从几个变成几十个,乃至上百个。
2015年10月1日,是22栋宿舍“留守”学生们度过的最难忘的一个国庆。国庆期间,大部分离家近的学生都回了家,整栋宿舍还剩下100多个来自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的学生。“这些孩子第一次离家那么远,过节还不能回家,心里肯定不好受。”为缓解这群“留守”学生们的思乡之情,孙爱华决定组织一次“百人包饺子”活动。
国庆前一天,孙爱华去菜市场预订了包饺子用的各种材料,第二天早上6点半,孙爱华就骑着自己的电瓶车去菜市场取材料。30斤饺子皮、32斤饺子馅、两箱饮料、一大袋水果,从菜市场到宿舍近2公里的距离,孙爱华来回运了2、3趟。一回到办公室,孙爱华连口水都没顾得上喝,就和其他宿管一起忙活起来。调馅、包饺子、下锅煮,孙爱华整整忙活了4个小时,一共准备了豆腐肉馅、白菜肉馅、芹菜肉馅、青菜肉馅四种口味。
“阿姨包的饺子皮薄馅大,特好吃!”学生们纷纷对孙爱华竖起了大拇指。“阿姨,我好开心啊,爱死你了!”不少学生在吃完饺子后对孙爱华进行了“真情告白”。
除了在宿舍集体包饺子以外,孙爱华还常常邀请学生来自己家里吃大餐,帮他们“改善伙食”。
2011级的洪义原来住在孙爱华管理的男生宿舍23栋,回忆起以前去孙爱华家吃饭的4次经历,他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那会儿阿姨一有空就老爱喊我们回家吃饭,一喊就是七八个人。红烧肉、鱼汤、火锅、饺子、烙饼,各种各样的菜能摆一桌子。”
如今,毕业两年多的洪义留在南京工作,孙爱华时常在微信上嘱咐他工作不要太辛苦,有时还会关心他的 “婚姻大事”。“有两回想阿姨了,想她做的菜了,还会像以前一样去她家吃饭。”洪义说。像洪义这样毕业后还与孙爱华保持联系的学生有20多个。
“这是一个爱心接力,我只不过是接下了第一棒”
“我是阿姨,我把饭做好了给你吃。这是王区长送给你的牛奶,让你补充一下营养,喝的时候温水温一下。水果也分给同宿舍的人一起吃吧!”一张普普通通的A4纸,几句简简单单的家常话,最近却在互联网上一下子“火”了,80多万网友纷纷为这个暖心的宿管阿姨点赞,称赞她为“全世界最好的阿姨”,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南大山宿舍管理员———赵华。
赵华是南大山三区宿管中最普通的一员,她负责4栋三单元和5栋一整栋,共554名男生的日常生活。554名学生,意味着554份责任,即使每天的工作是单调重复的,但赵华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放松。“查寝对我来说不是一件小事,平时我都会借机观察每一位同学的身体状况”,这份细致认真让她在短短的1年的时间里记住了554位同学的生活状态,“他们一生病我都可以及时发现,生病时的表现和平时真的会有很大区别。”
而于淼(化名)的病情就是赵华在一次平常的查寝中发现的。
“于淼平常作息是非常有规律的,结果那天他一直躺在床上,我就觉得不对劲了。”赵华回忆起当时的画面依然面露忧色。第二天查寝,于淼依然面色憔悴地睡在床上,赵华赶紧把他喊醒,关切地询问起他的身体情况。原来,于淼的身体最近出了状况,只能吃一些清淡的流食,而食堂较为油腻的饭菜刺激了于淼的病情,导致他吃什么吐什么,也只能虚弱地躺在床上,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大口大口地咳血。
看着孩子被病魔折磨的苍白脸色,赵华的心狠狠揪了起来。食堂太过油腻,外卖又不卫生,宿舍也没有条件自己做饭,她怎么想都不放心,“我的家里也有一个病人,我知道营养对后期治疗多么重要。”短短几秒钟,赵华就在心中默默下了决心,“我要帮他烧饭,烧到他康复为止!”
赵华要帮于淼烧饭的事,于淼事先根本不知情,直到第二天赵华端着精心准备的饭菜送到了他的书桌前。“我记得很清楚,阿姨端来的是一碗白粥,但它并不简单,”于淼的语音有点哽咽,“白粥里……非常非常……我知道她是怕我消化不了。”
撇尽油腥的冬瓜排骨汤、清淡养人的八宝水果粥、加了细细肉丝的青菜挂面、切成小块的凤梨、摘洗干净的草莓……于淼的手机里保存了赵华给他做的每一份饭菜、切的每一碟水果、留下的每一张字条,“这些对我来说有着极为珍贵的意义。”
面对网上如潮水般向她涌来的点赞和评论,赵华羞涩地笑着,她反复强调:“帮助于淼绝不是我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这是一个爱心接力,我只不过接下来了第一棒,剩下的路是南大山所有宿管陪着我一起跑的。”
除了孙爱华和赵华之外,南林学生宿舍里还有许许多多同她们一样默默付出的 “暖心妈妈”。她们扎根于底层却在细碎的时光中坚守岗位,她们拿着并不丰厚的工资却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如此平凡的岗位、普通的人群、细微的小事,串联在一起却谱出了一首又一首令人感动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