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不仅是艺术设计系以师生工作室为平台的“三制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更是高校教师团队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事业的一次重要尝试。本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初心,2014年至今,艺术系周箭和葛建伟老师分别以原厂影像工作室、帧格智作工作室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宣传活动。
在周箭老师的带领下,影视专业师生一起创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专题片 《江阴好味道》、《江阴好手艺》 和 《江阴好中医生》,这三个系列的40多部影片受到了江阴市政府的广泛认可,在江阴市各大媒体及上海东方卫视频道长期播放,老百姓们也特别喜欢片中独特的“老江阴味道”。
记录片受到欢迎后,葛建伟老师有了新的想法,是否可以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式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专业课堂呢?她带领项目组成员一起努力,以“非遗再创,文化再传”为口号的课堂实践初见成效。
2017 年至 2018 年,艺术系师生以 《图形创意》 等设计类课程为载体,将市级非遗项目 《虎头鞋》、《百寿图》等作为设计课题融入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学生们通过观看老师和学长拍摄的本土纪录片,了解了江阴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的生存现状,在为地方文化骄傲的同时,也燃起了对专业学习的强烈兴趣。在他们的心里,他们相信“学长可以做到,我们也一定可以!”葛建伟老师在课堂上也一再强调“将自己的每一次作业打造成一个作品”,“不辜负每一门课的学习”,她用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了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美好愿望。
在此基础上,今年系里组织了一次金马杯“虎文化”文创设计大赛,学生们和老师一起总结归纳了“虎”这一形象的造型和色彩特征。从造型上来说,虎“大眼、短鼻、大口、长长的胡须左右分列,中间一个 ‘王’ 字 虎势十足”;以色彩而言,虎又多以红色、黄色、白色、黑色及蓝色来搭配使用;在江阴,每逢新生儿诞生,长辈们会给孩子准备寓意吉祥的“虎头鞋”及“虎连裤”,“头双蓝”、“二双红”、“三双紫”的风俗都是对孩子健康幸福的祈祷。这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皓州同学的虎文化设计作品,在原始图形的绘制过程中,将中国剪纸的元素融于其中,选择“swatch”手表作为创作载体,是希望藉由这一源自瑞士的时尚品牌,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这些从外地来江阴求学的年轻学子们,大多数本来并不了解江阴,但是在课堂的实践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江阴,而且用自己两年所学的知识技能,将传统文化融入设计实践。他们没有想过他们的设计可以得到 《江阴日报》 等媒体的关注,更没有想过他们的设计可以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如江阴旅游局的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的征稿函上就采用了我们学生设计的标志),这是他们进大学以来一次“意外”的“傲娇”,而这一份“傲娇”可以帮助他们增添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让他们品尝到更多专业带来的“甜头”。
非遗项目课题组的指导老师们在拍摄记录片、制作文创作品之外,还举办了一系列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讲座。他们相信,“非遗进校园”项目的开展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更是一次高校专家教师服务地方政府的有效实践!
艺术系“金马杯”文创大赛获奖作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