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的故事
编者按:她们爱教育、爱学生、也爱成功;爱学习、爱反思、也爱挑战;他们不是课堂的灌输者,不是分数的崇拜者;他们没有什么特别,他们又很特别,他们和你一样,他们是 80 后,他们上网他们宅;他们是学院的青年教师,潮名“青椒” 。曾经的“弟子”升级为“师傅” ,他们如何在工作中自我“修行” ,本期“青椒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信息分院七位新鲜“青椒”如何踏着困难晋级成长的手记。
刘慧旎:我喜欢当老师
人生有很多奇妙的时刻,其中一个是第一次有人叫我老师的时候,那种心情不亚于我这个地道的南方人第一次看到下雪。
初登讲台的滋味是苦涩的。入职后,根据学院安排,一边有计划听取前辈们的讲课,一边系统性的学习教学理论。逐渐,我发现的我从“知识接受者”转变成“教学欣赏者” 。从前听课知道是好,后来是知道哪里好,为什么好。2014 年 12 月 25 日,我教师生涯“第一个时刻” :分院试讲的“二十分钟” 我呈现出完整、充沛、顺畅教学环节叫我获得了分院教学领导和前辈们的认可。
试讲成功,分院对我们下一步培养真的是给力的劲辣。分院教学领导和督导给我们进行了西点军校模式的教学步骤的精耕细作: 从教案里的逐字逐句到板书的结构布局、从课上的学生教学管理到课下的辅导,事无巨细,手把手的教我。时至今日,这种教科书般的精耕细作都像缺省属性一样自然刻画在我每一个教学环节,感谢学院那些曾经教导、指点我的那些领导和前辈们。
做了老师,才理解教导过我老师的辛苦。 当课堂上, 个别学生在睡觉、玩手机、 喧哗、拒绝教学互动的时候,我内心是酸楚的。我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状况:当学生们状态疲惫的时候,选择教学类的小游戏调动氛围; 把那调皮的学生选为课代表,协助我管理课堂秩序。方法总比问题多,在和同学们“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的心酸慢慢变心甜。
教学至今,授课六门,512名学生,他们都是我的骄傲。我与学生课上为师,课下为友。他们不仅向我求教学业上的疑难,也乐意分享生活中的困扰。我内心是甜甜的,是啊,原来当老师成就感源于学生的肯定,而这是我甘之如饴的绝对动力!
王欣:听课是教师成长的加速器
时光荏苒,入职已经有两个年头了,自己也从当初的“菜鸟教师”成长为一名理论功底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的专业课教师。
回想刚入职时,对于怎样上好一门课、怎样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帮助我们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学院制定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计划,组织新入职教师集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的组织方法、教学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安排教学基本功扎实、责任心较强的教师对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感谢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等学院各部门领导以及学院的优秀教师给我们讲的每一堂课。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教学的组织过程、授课的表达方式、板书的书写规则、课件的制作方法、教师的教学规范、科研的申报流程等等,对我们教学有着极大帮助。
虽然经历了一年的实习培训期,但想要承担一门课程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前,分院多次组织我们进行听课、评课、说课的活动,无数次的听课反思和密密麻麻的听课笔记助我加速成长。在此,我想说,听课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加速器!专业群迟主任利用下班时间给我们 “开小灶” , 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讲解、解答我们在学习工作中的诸多疑问,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一名好老师应该有的样子。
2015 年、2016 年,我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企业级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
杨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回顾走过的 2年,自己从初登讲台时的紧张到慢慢地适应进入到为人师表的角色,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业务技能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是我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奠基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作为刚步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我们有着无限的热情,但却没有教学经验,会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入职初期,分院要求新教师进行坐班一年的听课学习与课程试讲。在听课中,通过对资深、有经验教师课程教学、教法上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力求吃透教学规律以及教学方法,是一名新进教师的必备课,也是敲门砖,虚心向同组教师学习、请教,是积累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
经过一年的培训与学习,我得到了直面学生走上三尺讲台的资格, 内心既紧张又兴奋。初登讲台时,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与困难。比如, 往往会忽略与学生在教学、 课堂中的互动; 会遇到学生在上课时出现 “注意力不集中、 认真度不够、 自控力较差” 的情况; 还有在理实一体课程中, 会遇到学生“喜欢动脑, 不愿动手” 的学习习惯, 一开始面对这些问题, 我有些不知所措。在与其他教师沟通和交流后, 根据学生特点, 慢慢总结和研究了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 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可以转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新”和“练”中学,调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性,进而将知识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渐渐地,同学们爱听我的课了。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方向,我很荣幸能作为一名辅导教师参与比赛,这不仅是我提高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捷径,更是与学生近距离长时间历练磨合的契机,2015年、2016年我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取得吉林赛区一等奖和全国平面类三等奖的好成绩。
王一涵:学生的感谢激励我成长
两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收获很多,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学校对我们新教师的关爱以及各位老教师的不断提携。学院安排新入职教师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使我们在多听课、多学习、多试讲中,理论与实践双修。同时,专业群高主任的全力帮助与指导,以及老教师们的大力支持,更使我对优秀教师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
我所教授的第一门课程为《数字插画设计 》 ,虽然在专业知识上我是胸有成竹的,但是,在教学经验上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状况还不能很好的应对。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截然不同,一动一静,对同一知识的课堂反馈情况不同,从而,课堂气氛有所偏差。对此,我与前辈老师沟通、研究,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制定授课计划,同一知识点用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方法来讲授,通过改进后,两个班的学生各自发挥所长,获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这也算是因材施教吧。在本门课程结束时,当听到学生们说:“老师,你的课这么快就结束了,还没上够呢。 ”“老师,我们要毕业了,以后还能见到你吗? ”这些话时,我的内心是百感交集的,感觉整个假期的通宵达旦的准备课程,以及后期的修改、整理、完善,所有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目前,我虽然已经讲过几门课程,带过了几个班级,也送走了两届毕业生,但我依旧是教育战绩上的一名新兵,需要我继续虚心向优秀教师、老教师请教学习,同时,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认真准备每一节课,只要站上讲台就全身心的投入。
2015、2016 年,我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吉林省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设计作品展,取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同时,我积极提高自身能力,参加第十一届中国 (长春)国 际 动 漫 节2015“金松鼠奖” 、长春市首届中青年小幅 美 术 作 品展,取得特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郑蕊:泉眼无声惜细流
走过了刚入职的青涩时光,现在的我已经有了两年的职教经验。
还记得 2015年三月我初登讲台时的心情,既渴望又忐忑,看着讲台下一张张年轻的脸, 我紧张地手心都是汗。我的第一门课是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 是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 如今这一批同学已经大三了, 看着他们走出了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突然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接受了网络专业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组建与互联》 教学任务后,在专业带头人苏东梅老师的带领下,我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完成了128 学时的课程教学,并且与此同时我还讲授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 J AVA 程序设计 》 ,每天与专业内的其他老师讨论,除了正常上课时间,那学期基本所有时间都泡在学生实训室中,指导同学们实验,回想起当时的压力是巨大的,但这一学期我的成长也是飞速的。“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为提高业务水平,我参加了北京I ELAB 网络实验室组织的思科网络工程师的暑期培训,为期40 天的培训让我收获良多,不仅考取了CCNA 认证,还在进行了思科高级网络工程师的学习。同时参与迟恩宇长白山技能名师工作室,成为工作室的一员,潜心科研,提升自己。为了让网络专业的同学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我组织了“长职网络专业课外学习小组” ,邀请培训机构或企业专家前来讲座,让同学们在课下能接触到更多企业知识,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后的生活。
在这两年里,我有收获也有泪水,有被学生气得两眼通红的时候,有熬夜熬到腰间盘突出的时候,但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看到同学们从一个个稚嫩的面孔,变成省赛和国赛上独撑一面的大“牛” ,看他们笑傲赛场的时候,我觉得我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刘杰:对自己对学生都要不抛弃、不放弃
入职初期的一年时间,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学习网络的专业的知识,从一本500 多页的《CC原NA 学习指南》 开始,看理论,敲l ab,有问题请教身边的教师,直至专业知识初步成熟。又开始准备试讲,在准备试讲过程中发现,知识你自学和你讲出来差别还是很大的,你要在你掌握的基础上梳理清晰的思路,要做教学设计。如何设计 PPT?阐述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怎样的顺序讲学才能层层递进便于学生学习?授课是的语速和停顿控制?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和学生互动?如何和学生沟通……等等,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太多了。
授课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语速快。学院督导杨教授为了纠正我授课过程中语速的问题,特意来分院给我指导,读教材中的文字,告诉我如何控制语速,控制停顿的节奏。那一段时间里,课下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我都刻意纠正自己的语速,在我自身的努力和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克服语速的问题。
入职以来一共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两次。最难忘是北京的暑期培训,正是北京最热的季节,每天背着厚重的电脑包,走 15分钟左右的路程,往返于培训的路上, 那样闷热的天气, 每次走下来衣服都湿透了。 四十天从白人晒成了黑人。 付出总有回报,经过系统的培训, 和日夜的备考后,先后取得了思科和华三的网络工程师认证。
对学生,我一直坚持保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课上,对每一个学生都认真指导;课下,组织专业知识掌握不好的同学到专业实训室进行辅导,给专业知识掌握好的同学布置拓展任务,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在知识上的不足,及时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争取不让每一个同学掉队。
2015 年我承担了省级网络技术大赛指导学生训练工作。在整个准备过程中,学生们在准备,我也在准备,无论晚上还是周日,我和学生一样从早晨 8 点到晚上 8点,陪伴学生准备比赛,对学生进行任务的布置及指导,及时进行沟通,促进参赛团队的凝聚力,缓解学生的心里压力,鼓励学生学习和准备。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2015 年省级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应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郑旭:当好老师要学会用好镜子
2015 年 9 月入职后,而对于25 岁的我来讲,最新奇也是最困难的莫过于怎样实现从一名学生到一名老师的角色转换。毕竟在三个月之前我还是个没毕业的学生。
入职一个月后,我正式的站上了讲台,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教师,为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我每天都给自己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是怎样的,我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在国庆假期结束后,我担任了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的教学工作。为了能教好这门课,我努力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从做 PPT,到课堂的设计,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为此我在市图书馆办了借阅卡,一有时间就会去找和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自身的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老师的先决条件,所以我在这一点上对自己的要求从不懈怠。
我还清晰的记得我第一次面对学生讲课的情形。我紧张的两脚发软,声音也没有底气。齐志主任和迟恩宇主任坐在教室的后排来帮我加油和指导。大约讲了 10多分钟后,紧张的感觉才逐渐的消退。讲完了这次课,我体会到了: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密切的注视着老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老师,从言行举止到知识的阐述,来不得半点马虎。而我第一次的课堂上就发现了自己很多的缺点。每次,分院的领导和督导听过我的课之后,都会给出他们中肯宝贵的意见。我都会逐条的记录在我的本子上。每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对照一下,看一看,该改掉的缺点有没有改掉,该坚持的优点是否得以延续。
分院三位领导对我们青年教师给予了亲人般的关爱,他们密切的关注着我们的成长,让我从一个不会讲课,不懂怎么成为一名老师的学生,蜕变,成熟。自从我开始讲课,他们就经常走进我的课堂,从课堂的组织流程到怎样调动和管理学生,从知识的讲授方式到课程的设计,他们都一样一样细致的教我。移动网络技术专业群主任迟恩宇老师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带头人齐志老师把从教多年的经验分享给我,让我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在讲课之余,我还承担了 2016-2017 上学期移动通信技术省赛的指导工作。所以402 实训室也成为了我在学校里的一个家。只要是没课的时候我都在 402 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遇到瓶颈时,我们会齐心协力的来解决问题,最后当我们历尽艰辛得到满意的答案时,我总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更让我感受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也许是我在年纪上没有比学生们大的太多缘故,他们除了把我当做老师,也把我当做他们的姐姐。不管是生活上,学习上遇到了什么烦心的事都会和我积极的沟通,所以进驻到 402实训室的一年以来,我不仅自身一直在“充电” ,也鉴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与成熟。
2016年的暑期,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外出培训的机会。在浙江省华为的研发培训基地,我第一次走进大企业,并亲眼看见,亲手操作了设备。不再是拘泥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此行去杭州培训,不仅让我夯实了对光传输方面的理论知识,更弥补了我对设备操作方面的缺陷,最后我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华为认证 HCNA 的认证考试。在这学期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和同学们分享我去华为培训的经验,他们听的也是津津有味。
一转眼,我已经入职一年多了。这一年,我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未来,我也将更加努力,踏实勤恳,朝着更高的目标而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