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赴阿勒泰 筑梦援疆薪火传
——记韩庆国、 刘冰老师援疆事迹
韩庆国 (左一) 、 刘冰 (右一) 正在汇报援疆期间工作情况
2014 年 2 月 26 日是平凡的一天,但对于航空工程学院韩庆国老师与汽车工程学院刘冰老师来说,却是难忘的一天,因为从这天起,他们将远离白山松水,远离他们的同事、朋友,带着党和学校赋予的光荣援疆使命,远赴新疆阿勒泰支援教育工作。
与其他援疆人员不同的是,他们是夫妻,并且有着多年的职业教育经历。报名踏上援疆之路时,他们还带上了正上初二的孩子,一起到了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开始了三年的对口支教生活。夫妻二人不畏重重困难,把知识和爱心传播到阿勒泰,用实际的行动诠释了吉林省“激情援疆、勇于担当、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援疆精神。
千山万水 赴你而来
刘冰老师儿时,常听伯父说起阿勒泰,那是冬天有着零下 40 度的低温,超过 1 米深的大雪,大风能把汽车车漆刮掉,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是从来都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地方。“我的伯父刘思业 1968 年大学毕业就在阿勒泰的可可托海工作,在那里一直工作了 30年。”刘冰说,“30 年,他们那一代人见证了阿勒泰的变化,见证了新疆的日新月异。”当刘冰老师听说学校要选派教师到阿勒泰支教,儿时的印象在刘冰老师的脑海中活络起来,经过 30 年的变化,现在的阿勒泰又是一个什么景象?她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渴望,与丈夫韩庆国商量,夫妻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共赴阿勒泰支教。刚到达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韩庆国与刘冰老师就被安排在了教务科。由于学校汽车专业的一位老师有下乡任务、机电专业的一位老师调离,学校里师资力量紧缺,校方需要他们马上任教。阿勒泰的气候比较干燥,他们一家三口刚到这里就都开始不断地流鼻血,接二连三的发烧感冒。但他们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乐观地面对这一切。刘冰老师开玩笑的对爱人和孩子说:“这是阿勒泰给我们一家的考验。”他们尽最大的努力调节自己,因为他们深知时间紧,任务急,只有赶快适应,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学校没有专门安排时间来让他们熟悉学校的环境,他们就利用平时一切空闲的时间熟悉学校的环境和相关的教学制度。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他们一家三口就挤在学校的单身宿舍。一家人没有向校方抱怨房间小、条件差,而是想方设法自己解决困难。为了改善住宿条件,韩庆国老师买了墙纸、把学校损坏、已废弃的书架进行修理清洗,宿舍里换上从家里带来的窗帘。他们的孩子因为转学事宜,耽误了一周的课,急需辅导,为了不落下学校的教学进度,他们就利用晚上的时间一边备课、写教案,一边辅导孩子。
2015 年 12 月,正值学期期末,他们的孩子因过敏性紫癜住进了阿勒泰市人民医院,韩庆国老师担任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任务,正在加紧准备资料,刘冰老师此时除了承担汽车专业的课程教学外,还担任了阿勒泰市和福海县出租车驾驶员培训班的主讲教师。为了不影响学校的工作,他们轮流到医院陪护,一周后孩子的病情趋于稳定,他们就把孩子接回到宿舍,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带孩子去医院打针。他们这种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们,为学校的教师们树立了榜样。
从 2014 年 3 月到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支教后,三年来他们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种种难题,岁月的雕琢让韩庆国老师和刘冰老师的生活更加充满幸福感。因为在这里,他们收获着希望,积攒着力量,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了阿勒泰。
行路致远 砥砺前行
韩庆国老师与刘冰老师到达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一个月后,校方就接到了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关于申报自治区精品专业的通知。时间紧急,校长找到了刘冰老师,希望她能带动现有的师资力量完成精品专业的申报。刘冰老师接受了学校的任命,担任了学校汽车教研室主任,主持该专业的自治区精品专业申报和建设工作。经过了二十天的加班加点,该项目顺利通过评审,为学校争取到了 20 万元的建设资金。2015 年刘冰老师又带领汽车专业教师申报了自治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为学校争取了 10 万元的建设资金。为了改变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落后的教学模式,刘冰老师历时一周,带领汽车专业教师到阿勒泰地区的五县两市进行汽车维修行业企业调研,共调研企业 30 余家,掌握了阿勒泰地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情况,撰写了 《阿勒泰地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重新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创新了汽车专业“双元主体、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要举办汽车专业技能竞赛,刘冰老师带领汽车专业老师到北屯市的报废汽车拆解场购买价格便宜的汽车变速箱,带了工具现场拆卸,运回学校后,又带领汽车专业教师一起拆装、清洗,既满足了比赛需要,又增加了实训实习设备。这一行为受到了汽车专业老师们的高度赞赏。
韩庆国老师承担了机电专业的 《钳工工艺学》、《机械基础》、《液压传动与气动》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任教期间,他拓宽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传统加工形式为主的课程体系,引入了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提升了数控加工技术方面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韩庆国老师还在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的自治区示范校建设项目中,担任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项目的负责人,为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数控加工实训室。
韩庆国老师除了承担机电专业的教学工作,还辅助教务科长进行教务管理,将吉林化工学院一些好的规章制度及做法,介绍给了支教学校,使教务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为使年青教师尽快成长,为阿勒泰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年轻的科研人才,韩庆国老师主动承担了数控专业的教学任务,并且指导了张智、竺书南、王思宁等老师,提升了他们的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
韩庆国与刘冰老师还一起为学校教师举办了《教师说课技能与技巧》、《WORD 排版》、《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 等培训。共同指导教师开发了 6 门汽车专业课程及 3 门机电专业课程,这些培训与实践大大提升了阿勒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教研、教学能力和水平。
在完成援疆任务的同时,韩庆国老师利用假期参与原单位的教研工作,2016 年作为主编公开出版了《汽车电工电子》 职业院校微课版创新教材,主持完成了吉林化工学院课题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建设》,带领教师编写了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校本教材。其中,课题研究论文 《浅谈高职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 教学中的职业素质培养》 在 《科技资讯》 上发表。
韩庆国老师在课余时间为吉林省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开发了微信公众号、创建了吉林省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网站,这些新媒体的创建与使用使援疆工作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了解,使吉林省援疆工作的情况及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发布,对吉林援疆工作的效果和成绩起到了极大地宣传作用。此举受到了吉林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的一致好评。
“援疆不是来做客的,更不是来旅游的,我们应该在祖国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沿着我伯父那一代的 ‘援疆人’ 的足迹,建设我们的大美新疆!”刘冰老师如是说道。
兄弟姐妹 情同手足
教务科有专任教师 30 多名,其中少数民族教师占一半以上,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管理工作,促进民族团结,韩庆国与刘冰老师积极主动地与少数民族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讨论教学任务。为了能听懂哈萨克语,以便更好的教学与跟少数民族教师交流,他们特意买了哈语教材,学习哈萨克语。闲暇时,哈萨克族的老师都会认真教他们说哈语,甚至坐校车、去食堂吃饭时,哈萨克族老师们也会跟他们说哈语,让他们练习。刘冰老师指导的学校实习生哈孜依扎送给刘冰老师一张小学生学习哈语用的字母表,每天上班,刘冰老师都要跟着哈孜依扎念一遍。教务科的米娜老师把她女儿小时候看的哈语“小人书”也送给了刘冰老师,以便让韩庆国老师和刘冰老师更好的学习哈萨克语。在校园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与哈萨克族学生一起交流、练习学哈语。连学校的门卫哈萨克族大哥每次见面都会教刘冰夫妇说几句哈语,他们发音准确时,门卫大哥会竖起大拇指说:“加克斯”(哈语:好);他们要是发音不对时,门卫大哥也会不厌其烦的给他们纠正。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要了解它的语言。韩庆国与刘冰老师积极地了解当地的语言、历史和文化,不仅仅是为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更是因为他们想做阿勒泰的主人,而不是过客。他们在阿勒泰工作期间为民族团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刘冰老师曾说:“三年的援疆生活有乐也有苦,如今,我们已经成了阿勒泰人。每次假期结束,随着飞机降落到阿勒泰,我们都会说 ‘终于到家了!’ 阿勒泰已经成了我们的另一个家乡! 援疆阿勒泰,终于圆了我年少时的梦!阿勒泰终于不再像梦中那么遥远,不再只是想象中的漫无边际的戈壁和寸草不生的沙漠,这里有金山—— —布满绿树的阿尔泰山,有银水—— —美丽的克兰河,有阿勒泰人和援疆人的共同努力,阿勒泰一定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而今提到大家对全家援疆的赞赏,韩庆国老师总是说:“援疆虽说是一种奉献,但是通过援疆支教,亲身感受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亲眼看到了新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真正认识到了国家援疆事业的伟大。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对党性的认识和觉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意识以及业务能力都在支教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是我们援疆的最大收获。”
三年来的援疆生活在外人看来或许殊为不易,可是,韩庆国与刘冰老师却乐在其中。他们对内是吉林化工学院的优秀教师,对外是阿勒泰职业技术学校倚重的骨干力量。他们为建设新疆贡献出了全部的心力,他们是所有援疆教师更是吉林化工学院教职工的优秀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