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一场由商家制造的狂欢
学生记者 陈鸿宇
随着秒针走过11月12日零时,2017年的双十一狂欢节正式落幕,1682亿元的成交额再一次刷新记录。1682亿元的交易额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它相当于中国大陆所有的人口在双十一当天每人消费了122元,相当于给每一个北京人发一台iPhoneX……
然而,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的是:双十一,本就是一场商家制造的狂欢!双十一,你真的赚到了吗?
从2009年双十一第一次被冠以“狂欢节”之名时起,在电商平台与商家的联合包装之下,每一年的双十一都像是一场无比热闹全民欢庆的巴西狂欢节,各种为了促销而刻意营造的噱头与手段也应运而生。先是营造出“好老公双十一评定表”“双十一必购清单”“双十一攻略”等一系列站在道德制高点为消费者提供借口与理由的噱头,而后各种商品一路降价让无数买家大为心动,再由电商平台和商家一起提供派送红包、满减、首买送大礼等优惠政策……总之,正是这样一拨又一拨没有几个人会不为之心动的攻势,创造了九年来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庞大消费额。
但是,我们所购买的东西都是实际有用处有价值的么?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男子三年前双十一买的洗衣粉到现在过了保质期还没有用完,许多人将之当作笑话来听,而却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消费是否合理。据调查,很多人都表示会在双十一时因价格低廉而购买一些“无用品”,比如实物与图片严重不符的各种低价产品,买到手了也会因为花费的钱少加上双十一期间物流拥堵而选择不退换。
其次,我们所购买的商品确实便宜了么?一件100元的商品,先在11月9日悄然涨价至150元,再在双十一当天打出由150元直降至100元的旗号,而后消费者花上100元去购买,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真的赚到了么?更有一些商品打着“持续优惠”“继续狂欢”的旗号,双十一过后的价格与双十一期间的价格完全相同。虽然知名大品牌的旗舰店很少如此,但这种做法却在各个小商家之间已经普及。
第三,双十一不过是电商时代下企业家打造出来的人工节日,而大多数人却都在多年的不知不觉中逐渐地习惯了这个节日,甚至将其视为一个必过节日。殊不知,这种人工节日其实可以是任何一天,因为它只不过是大老板的一个营销手段。也就是说,就算有一天,“双十一”取消了,企业家也会有一百种方法、一百种名头,再花更短的时间将另一天包装成新的“双十一”。
第四,也是最值得所有人深思的一点,我们常常用“剁手”一词来形容自己的双十一消费,但请静下心来思考:“双十一,你剁的难道只是手吗?”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算是自愈能力的壁虎,但却终究不是壁虎,偶尔一两次的剁手还可以缓上三两个月再长出来,然而在多数年轻人都是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求生的今天,一而再再而三的剁手又是不是所有人都承受的起的呢?当然,几乎99%在双十一当天冲动的人都会这样想:“机会难得,偶尔的狂欢是生活所必需的。”所以99%的人也都会在社会的底层挣扎,这并不是你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你的消费观,更像是你的消费观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换句话说,你见过几个大老板会在双十一这天熬夜参与抢购?表面上来看,双十一是我们在特殊而强有力的吸引下的冲动消费,而实际上,这样的冲动消费也决定了你对自己未来的把控。
心中默念着“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眼也不眨的点击着下单,在商家营造与煽动的狂热气氛中肆意购买。多年后,应该会有人突然大彻大悟,悔恨不已。但更多的,是为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