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撮村脱贫的奋斗之路

长春师大精准扶贫记






  本报讯 薄雾在晨光中渐渐散开,清雪覆盖后的黑土地更加湿滑。“马上到年末了,不知道五撮村的老乡们还有什么需要,这次去了能帮上忙的一定都要尽力解决。”天才刚擦亮,党委书记王忠和校长刘春明已经在前往村民家的路上商量起了扶贫工作。


       12月8日一大早,在党委组织部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下,学校领导王忠、刘春明、迟海波领着26位党总支书记,顶着寒风,驱车近5个小时,赶到了松原市长岭县三十号乡五撮村开展扶贫慰问活动。在我校驻村干部丛大利的陪同下,领导们走访慰问了五撮村26户精准扶贫困难群众,并调研指导扶贫工作,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长岭县相关领导也陪同调研。调研活动为五撮村的老乡们带来了国家的扶贫政策,也在寒冬中送去了温暖。
  此次活动仅是学校针对五撮村持续扶贫活动的一个剪影。为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我校党委坚决落实中央、省委扶贫攻坚任务,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结对帮扶。近一年来,长春师范大学与五撮村的扶贫对接,给村里的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党建等各项工作都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在显著的成绩背后,是长春师范大学和五撮村领导的不懈努力,是不惧苦难、奋勇向前、将扶贫攻坚贯彻到底的信心与决心。


精准扶贫促发展
       一进入五撮村,结群的家禽和攒起来的一座座苞米楼子就映入眼帘,展现着自长春师范大学对口扶贫以来,村里脱贫致富后经历的巨大变化。
  学校对精准扶贫尤为重视。2017年,在五撮村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旱改水改造成型,预计能给村里每户贫困户增收800元左右;2018年开始,基础设施建设不用再次投入,水稻产量大幅提升,收益将更多。此外,庭院经济、“两季”种植、家庭养殖业等发展也都给老百姓带来丰厚的收入,令五撮村一次次展现出脱贫致富的新气象。
  我校驻村第一书记丛大利对半年来精准扶贫工作深有感触,他说:“村里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跟进。今年7月,王忠书记、刘春明校长亲自到长岭县进行走访调研。向长岭县教育局捐赠餐桌椅140套,改善了学生就餐环境;协调长岭县委组织部给五撮村投资30万元建设新村部;县水利局、县文体局也分别投资建设了文化广场……种种设施的修建,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
  长岭县副县长常永才对精准扶贫更是充满信心,他表示,建立对接以来,从脱贫规划,到项目实施,再到结果的运用,都使当地群众十分满意。
  值得欣喜的是,学校不仅在经济扶贫上开展的如火如荼,党建扶贫也同样丰富多彩。在学校党委副书记迟海波看来:“要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巩固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提高党员干部的带头致富能力,在扶贫中锻炼党员,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党建扶贫,学校党建扶贫小组为村里带去十九大学习资料、新党章、党员学习笔记等,布置党员活动室,这一系列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温情慰问暖心怀
       沿着曲折蜿蜒的小路,慰问的一行人分头来到村里扶贫老乡的家中。一路上,王忠、刘春明和迟海波就期盼着看到老乡们生活的巨大变化,入村后,暖和和的房屋和老乡们的热情相迎也让这份盼望成为了现实。
  “有什么困难就随时来找我们。”在扶贫老乡的家里,刚一进屋,王忠就握着扶贫村民孙树忱的手,一边说一边把学校购买的基本生活用品交到他手中。同时也鼓励村民要积极配合政府,个人多努力,政策扶植起来之后,有了资本积累,就多想点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寻求发展。
  贫困户李春老大爷的家堆满了各种新打下来的粮食和杂物。进到屋里,刘春明一边将新购置的棉被、营养品交到老大爷的手中,一边细细讲解营养品的服用说明和注意事项。临出门的时候还不忘嘱托到:“您岁数大了,不适合外出打工,村里在种田、养鸡养鸭方面会优先考虑。希望您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走的越来越快。”
  看着学校送来的过冬棉衣棉裤和营养品,贫困户张传年拉着学校老师的手频频道谢,“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感谢学校的资助,我会一直记在心里!”
  政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苑宏光说:“在来之前针对不同扶贫对象的要求,我们提前询问并精心购买了衣物和药品。带着学院老师的嘱托,询问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生产情况。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采取的扶贫政策是正确的,我们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为扶贫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提前了解情况,针对老乡们的需要送去个性化生活用品,把党的温暖和党员对老百姓的关怀送到每一个群众的心坎上”,组织部部长庞玉清在慰问结束后感慨颇深,“这次活动不仅帮助老乡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拉近了党和老百姓的距离,更有助于科学规划下一步的扶贫工作,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学校党委的精准扶贫精神。”


粮食生产树品牌
       粮食加工车间环境整洁,炒货机、脱壳机、包装机隆隆作响,五撮村在与长春师范大学两年来的对接中实现了从贫困县的只种植不生产到如今的工业化生产。
  一行人走进粮食生产车间了解生产情况。村书记郑玉波介绍起与学校和五撮村联合建立的粮食生产加工合作社,脸上难掩喜悦,说起村里的变化,更是如数家珍,“与长春师范大学建立对口精准扶贫关系以来,经济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村里不仅建起了厂子,广场、砂石路、绿化也都搞起来了。今年大米、绿豆和瓜子等粮食产品都已经正式注册商标,马上投放到各大超市销售啦!这都离不开学校对村里的大力扶持。”
  不仅郑玉波感受深刻,就连三十号乡人大主席张玉也颇有感触。“输血、造血都气脉通经”是张玉近一年来对五撮村精准扶贫的评价,他说:“从2014年开始在五撮村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村里的定位非常好,老百姓对脱贫工作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积极配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感觉生活有奔头、发展致富有盼头。”
  看到粮食生产车间带给五撮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听到郑玉波和张玉的感触,王忠欣慰地说:“五撮村整个脱贫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人均收入已经超过3400元,达到了国家脱贫的标准。成绩的显著,离不开五撮村领导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长春师范大学一定会继续加大对五撮村的扶贫支持,帮助村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返程的路上,雪花飘飞。尽管气温骤降,但长春师大人的热情已经把五撮村点燃。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心间久久盘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担当、负责任的执政党向世界所做的宣言,也是长春师范大学和五撮村在精准扶贫道路上一致前进的不竭动力。两百四十多公里的距离,在长春师范大学与五撮村互相帮扶的信念中近在咫尺;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长春师范大学与五撮村在相互促进中情谊渐深。文化广场的建设、路面的改善、生产车间的建成,可喜的成绩给五撮村带来了希望,也给长春师大人带来了感动和震撼。这信念、这情谊、这希望和这感动,激励着长春师大人继续深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十九大精神,与五撮村一道共同开辟脱贫致富、走向繁荣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