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无声 坚守有泪
—— 走进我校文学院话剧《我本一无所恋》台前幕后
11 月 6、7 日,我校文学院话剧《我本一无所恋》在音乐厅公演两场,场场爆满。话剧受到校内外的极大关注,每场 1000 张票,三天之内被全部抢完。 记者在现场看到,距离话剧公演还有两个多小时,观众已经陆续来到现场。临近公演,二楼免票区早已“人满为患”,不少观众站在过道上观看了整场话剧。话剧还首次采用了线上直播的方式,即使不在现场依然可以观看话剧。 这次将富有黑土地肌理和呼兰河灵韵的题材搬上戏剧舞台,是文学院继去年的话剧《雷雨》之后的又一实践教学成果展示。话剧《我本一无所恋》由我校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省萧红研究会副会长叶君教授编剧,写作教研室主任、幕启戏剧社社长徐彦宾老师导演并主演,文学院本科生任主要角色,完成所有幕后工作。该剧的主题音乐创作聘请著名音乐人张世彬作词作曲,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冬颖教授演唱主题曲。 话剧圆满落幕,观众们起立,现场响起了经久不绝的掌声,全体演职人员满含热泪,激动得拥抱在一起。而关于《我本一无所恋》的关注和评论仍在继续。人民网、中新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都报道了话剧演出情况。《我本一无所恋》原创主题曲已被点击累计 6000余次。◎ 数 载 植 梦舞台上,《我本一无所恋》由萧红在新豪酒店的一场梦开始;舞台下,话剧《我本一无所恋》背后有着一群执着的追梦人。 两年前,我校文学院同样一部关于萧红的话剧《落红》公演,徐彦宾老师在其中扮演中年萧红,叶君教授任编剧。梦的脉络似乎从未断绝。一部《落红》,叶君教授花了整整四年写就;一部《我本一无所恋》,叶君教授在七年间修改了数十次。 在排练场、在剧场的后台,常常会看到一个默默忙碌的身影——她就是文学院实践教学中心主任,也是这部剧的监制叶红教授。用叶红教授自己的话说,“到她这的问题都是难题。”她对导演和同学们说,“你们只管安心排练,其他事情我来解决!”,她负责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排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她常常会很温柔地笑着说,“你看是不是这样会更好?”在一个个“更好”的要求下,这个剧组的同学们慢慢看到了精雕细磨给作品带来的变化,她的学生说,“我们从叶红老师身上领悟到了坚持、认真、包容和情怀。”曾在中戏进修的徐彦宾老师心中藏着一份深沉的“话剧梦”。她始终认为,能以自己的所爱带动学生,是一个老师最大的荣耀与欣慰。她带着学生设计舞美、灯光、音效,采购服装,维修道具……在戏里,她是经历磨难的中年萧红;在戏外,她是年幼孩子的母亲。排演话剧期间,她付出了太多,以至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文学院的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其中,他们在课下所付出的时间都不记录课时,一切都是不为名利的付出。无论期间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丝毫未动摇过要奉献出最好表演的决心!◎ 数 载 植 梦一 朝 绽 放面对话剧《我本一无所恋》演出的成功,叶红教授说:“我们没有诀窍,就是认真,整个团队都特别认真,精工细磨。” 剧组每一个成员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主题曲唱作人刘冬颖教授反复修改歌词、旋律,精益求精到苛刻的程度。副导演文世贤、黄婉儿既要管业务,又要管事务,每天都处于高速运转和多线并行状态。音效组常常编辑剪辑音频资料到深夜,为了适应演员的演出节奏反复调整。宣传组从策划到推送,深度挖掘台前台后故事,常常忙到通宵。化妆组要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尽快设计出适合舞台效果又能反映角色性格及经历的妆容,还要挑战老年妆的特型妆效,除了认真学习、琢磨,还要不断调整、磨合。道具组为了节省资金,在网上购买道具,从大床到衣架,道具组和剧组成员们一起利用课余和排练之余的时间一一进行组装;演员们更多的则是“内心的工作”——体会角色,打磨细节,吃饭睡觉走路都在琢磨戏。 “排演话剧绝对是团队协同工作,一个人缺岗,整个剧就没法进行。所以,最后的成果属于每一个参与创作的人”,徐彦宾老师说。◎ 文 苑 奇 葩美 丽 怒 放 ◎ 不 忘 初 心砥 砺 前 行话剧《我本一无所恋》背后连缀的是无数个细节和无数人无言的坚守。 因为热爱,所以不敢松懈。气候变化加上连日来的彩排,剧组 1/3 的成员都患上了流感。在上场前,演员们小声地聊着天,“昨晚又没睡好”,“生病了就去打针吧,不能这样挺着呀”……尽管演员都准备了 AB 角,保证在两场演出中都有替补,但正式演出时还是出现了 AB 角都高烧住院的情况。他们克服着重重困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在台上做最精彩的呈现!”开演前三个小时,演员们仍然在一遍遍地背早已烂熟于心的台词;开演前一个小时,生病的演员拔了吊瓶赶回剧场化妆,坚持带病出演……在台上谢幕的时候,很多剧组成员留下了热泪,一年的时间带给他们太多的收获与感动。扮演骆宾基的 16 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满语专业的周为感叹,曾经的他自以为是天之骄子,在剧组却遇到了许多更为优秀而且更为努力的前辈,当看到同组的成员在剧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不光是她自己的,甚至还有搭戏的对手的,他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谦逊永远都是进步的前提条件。保持本心,踏踏实实。我庆幸我在这里学到了这一点。” 音效组的成员 16 级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李慧中虽然因病没能参与正式演出,但她完整地观看了两场演出,第一场在剧务身边,第二场在灯光组和音效组的工作台。经过一年的排演,整个剧本的各个环节她都早已烂熟于心,哪个地方和预期不同,哪个地方又做了改进,一目了然。话剧落幕时,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荣光已成为过去,岁月积淀为不灭的记忆。我校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中心一路走来硕果累累,创作了经典剧目《姊妹树下》、《雷雨》。截至目前,实践教学中心已吸纳学生 300 余人,占文学院的 1/4,已产生立足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教改立项 3 项,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国家级 1 项,省级 2 项。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文学院能做这种精工细磨的工作,真正体现的是工匠精神。”我校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一位老教师如是评价。广州大学的一位中文教师坦言,其实戏剧排演在西方是一个特别传统、经典的课堂类型,它是一个大文学的概念,涉及到很多领域。他充分肯定了实践教学剧目对培养学生能力、突破自我的作用。文学的力量跨越了一南一北的距离,我校文学院的坚守收获了来自遥远南方的敬意。 《我本一无所恋》是我校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实践教学中心开出的另一枝美丽花朵。这是一场充满诚意的演出,饱含了中文人的情怀与担当。文学院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凭借着自己对作品深入的研究与对演出执着的坚持,浇灌着这片文学的沃土。我们相信在文学院师生共同的努力下,这片实践教学之花会开得更加繁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