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起点 新的跨越
——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再谋新篇
30 万词,2000 余万字,共计 7576 页,一部迄今为止收词最全、篇幅最大的工具书——《新时代俄汉详解大词典》(4 卷本),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辞书研究所编纂,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14 年重点图书计划。当“词林丰碑,通渠两国;老骥伏枥,尽显风骨”的颁奖词宣读时,主编潘国民、第二卷副主编陈叔琪代表编写团队接过沉甸甸的“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群体)奖杯,现场掌声热烈而持久。杖国之年潜心科研,巨匠荟萃的编写团队以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工匠的精神铸就这部旷世巨典,为中俄两国的科技文化交往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仅仅是我校人文社科研究发展的一个缩影,让我们以时间为经纬,以事实为线索,共同回眸过去五年人文社科研究发生的一系列欣喜的变化,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谋划大格局 构筑大平台作为龙江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覆盖最广的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其重要内涵“软实力”的有力支撑。十八大以来,我校加快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以提升项目层次、彰显研究领域特色、突出科研创新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文科科研在全国居于前列,全省领先。这首先得益于科学的顶层设计——《黑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 年)》,通过落实“七大”转换,实施“七大”计划,积极推进配套改革,持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科研管理改革新模式,建立具有我校特色和发展优势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学校进一步强化文科科研平台建设,整合学术资源,形成开放流动新格局;推进基地主任负责制,创新课题制科研管理模式,推进文科基地的有机化建设,构建了多学科、立体化、完整均衡的科研平台体系。拥有全省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4个,占全省 1/4 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増至 13 个,占全省 1/3 强。经过五年多强化建设,2016 年 6 月,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在全国 151 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以总排名 81 名的成绩顺利通过评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黑龙江省唯一一个文化传承类“2011 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培育)。
承担大项目 培育大成果“获批八项全省唯一,实现零的突破;取得八类全省第一,巩固文科优势”,这是对我校文科科研取得标志性成果的概括总结。十八大以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获立项 129 项,在全国排名每年均并列前30名,在全省遥遥领先。其中重大项目4项,全省高校迄今所有重大项目均为我校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既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同时也是国家马工程重大项目;此外,完成和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暨马工程项目 2项。2017 年截至目前,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再创历史新高,共获 31 项,全省共获 83 项,我校立项数占全省 38%,全国排名 34(并列排名 19),全国高校排名32(并列排名 18)。
何颖、张家骅、丁立群、魏义霞四位教授的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是黑龙江省迄今唯一的 4 项。“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社会科学》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926 篇,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摘编的 187 篇。论文被 CSSCI收录 1427 篇。
我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2 项,占全省 63%;何颖教授《行政哲学研究》获得第七届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是我国文科科研最高奖项,是全省迄今唯一的一等奖,实现零的突破。据 2016 中国大学国家社科奖励排行榜,黑龙江大学排名为并列第 41 名。获得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总数及一等奖数量,居全省第一。第 15 届(2013 年)获得 112 项,占全省近1/5;获 17 项一等奖,占全省 1/3;第 16届(2015 年)获得 116 项,占全省 1/5 强;获17项一等奖,占全省1/3;第17届(2016年)获得 107 项,占全省近 1/5,获 16 项一等奖,占全省近 1/3。
高层次项目屡创新高,高等级科研奖项不断突破,一串串扎实的数字、一份份沉甸甸的立项书,勾勒出五年来人文社科研究工作的累累硕果。
凝聚大团队 实现大转化十八大以来,优秀的科研人才不断涌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 人。新增1 人获得普希金奖章,1 人获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2 人获黑龙江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人才称号。获批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 4 个,全省第一。国家社科项目会议评审大评委增至 9 人,占全省 60%。我校学者在国家级学会学术兼职,2017 年丁立群教授当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学校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和深化应用对策研究,推动新型智库建设和运行,引导应用研究型科研机构向智库型转变,获批省教育厅新型智库 3 个,数量居全省第一;获批黑龙江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 2 个,数量居全省各单位之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协同创新中心郭力教授资政报告入选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是我省迄今唯一入选者。
2015年6月,学校充分利用在中国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的人才优势,成立东北地区首家国学院——黑龙江大学国学院。无论是《莲莲吉庆——饶宗颐荷花书画巡展暨璇玑铭意楼所藏选堂书画展》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还是“龙江讲坛”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系列讲座”场场爆满的热烈场面,都是国学院把文化传承、思想创新与文化推广、社会普及结合起来作出的有益尝试。
五年的努力,五年的成长。回眸过去,我校人文社科研究发展可圈可点;展望未来,人文社科研究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采访结束时,社科处处长李洪波谈及对今后工作的展望信心满满,“树立大科研观,形成科研与教学的深层互动,从而建立大科研与大学科、大教学‘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同时打破体制机制壁垒,盘活科研存量,释放科研生产力,助推学术绿色发展。”站在机遇挑战并存的历史新起点,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龙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秀学者和广大教师不畏困难,不惧挑战,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共同培育学校社科研究的繁花硕果,努力实现我校新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