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路漫情长,永葆农大精神底色


  仲夏时分,青春未央,梦想起航。3600多名毕业生走出校门,翻启全新履历,绽放各自精彩。
  不同于伏案答题的高考。每年的毕业季,高校都面临另一种形式的“考试”:遍布全国的各大招聘会便是严苛的考场,用人单位就是挑剔的考官,毕业生即是学校向社会和国家交上的“答卷”。
  “育人为本,质量离校,崇尚学术,特色发展”,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全国高校就业工作五十强”彰显了我校“立德树人”的努力与实绩。根据往年的大数据统计,可以大致勾勒出我校今年的就业图景:从单位性质流向看,毕业生以到各类企业就业为主;从就业地区流向看,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及东部沿海地区,超过一半的人在黑龙江省内就业,这与我校为地方省属院校的区域性特点相符;从就业行业分布看,毕业生就业最多的为农林牧渔业,符合我校以农为主的学科专业特点。
  前省委书记王宪魁同志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八一农垦大学的师生们,继承抗大校风,与垦区人民一道创造了北大荒精神,把边疆沉睡的‘北大荒’,变成了祖国富饶的 ‘北大仓’,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这是黑龙江省委对我们八一农大做出的历史贡献的肯定,对我们一代代八一农大人所创造的精神文化的肯定,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发扬光大。
  学校领导多次强调,八一农大所设专业多与农相关,同学们要认识到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只有农业、农村实现了现代化,我们国家才能实现现代化;只有农村城镇化、农民小康化,我们才能实现中国梦。我们是为了国家和人类的食物安全与健康,社会的繁荣与安定而学农的,“学农、爱农、为农”是农大学生的本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在激昂的就业交响乐章中,学校积极鼓励支持毕业生面向垦区和基层就业,奏响“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主旋律:有人走进农场投身现代化大农业,有人到国企和科研院所发挥所学,有人报考选调生走进乡镇,有人当“村官”服务百姓,有人应征入伍参军报国,有人凭借科研成果走上创新创业之路。……农大精神,印在心里、融于血脉、指引选择。
  人生逆旅与学校历程,二者有幸交集相遇,即为难得缘分,值得彼此珍惜,更是相互成全。学子与母校,见证了彼此的美好与进步,共同锻造出“唯实坚韧、团结创新”的品格风骨。这样的匆匆岁月,饱满丰盈,光华满面,拈花不语。
  未来的日子,任重而道远。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岗位,也没有一步到位的捷径近道。毕业,只是踏入职场的第一步,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节点,前方还有漫长的职业生涯,有若隐若现的险阻考验,有小径分叉的路口,还有可能存在的换岗再择业。这些,都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新考题。勇敢直面即可,无需烦闷纠结,不必踟躇忧惧,年轻就有闯荡的资本,未来总是充满机会。
  是时候出发了!毕业生们,充满信心地走出大学校门吧,恰如当年你们憧憬期待地迈进这里。背起行囊,登上汽车、火车、飞机,奔向全国各地,鼓荡起满腔的抱负理想,逞才于远方的辽阔河山。
  母校坚信你们前程似锦,梦想如花,在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见绝美的风景,绽放最美最快乐最幸福的笑容。
  (天亮/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