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校家联手为学生成长护航







  今年寒假期间,学生工作处及各学院分团委对 22 名学生进行了寒假家访,此项工作专门针对单亲、父母离异、低保、父母重疾等家庭特殊困难的学生。参加家访的工作人员任务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向家长介绍国家及学校的资助政策,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5年来,我校学生工作人员共走访了 700 余个家庭,为贫困助学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学校推动传统上门家访面临困难


  家访更多出现在中小学,到了大学,很少有人再提及家访。以至于许多人听闻的第一反应是“大学也家访?”“孩子上大学后,就见过辅导员一次面,还是在送孩子入学那天。”如果不是送子女入学,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从孩子入校到毕业,难能有机会见到校方工作人员。
  今年寒假,经济管理学院 2016 级国贸专业柳洋的母亲意外迎来了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佳丽和辅导员潘妍的家访。“这么远的路程,老师们辛苦了!真想不到,大学也有家访?真是太感谢了!”听了两位老师介绍孩子在校情况后,她说:“谢谢领导和老师们一直以来对柳洋的关心和照顾,他每次回家都说学校的学风好,老师也好,今天一见果真如此,老师这么认真负责,把孩子交给你们,我放心”。
  传统家访是教育者代代传承的一种重要沟通方式,能直接获取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架起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桥梁。因此,家访作为一种工作手段,效果最佳,也最具人性化。为什么到了大学反而鲜有家访?
  中小学,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校的学生都集中在一个县、一个区、一个市,跨省份就读的学生屈指可数。而大学每个班级的学生均来自全国各地,生源地域跨度大,家访不但需要巨大的物力、财力支持,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投入。因此,大学家访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着实不少。
  “全面或大范围的家访并不可行,因此,今年的寒假家访,我们应该把被访对象确定为学校贫困生认定中的家庭经济困难、特殊困难的群体,这样就能够要把国家、学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政策更好地传达给学生家长,对于这个群体的“家校联合”教育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还能准确了解贫困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更加有效地做好贫困生认定与资助工作。”学生处在研究制定家访方案时讨论提出。


“真没想到大学也有家访”


  “没想到家里困难,不带钱上大学也没有关系,孩子也经常告诉我们学校的资助政策,但通过老师当面这么一讲,现在更明白了,心里也更踏实了”。一位家长这样跟前来家访的老师们说。
  一直以来,学校把贫困生资助工作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政策,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为辅,绿色通道、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和社会资助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辅导员在家访后反馈,学生家长对于学校的资助政策的了解都是学生转述,虽然有所知,但基本是凤毛麟角,了解的都不够深入。
  2016级学生小李,家住安达市昌德镇永福村大火房屯,2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出走再无音信,父亲常年在外省做打井工人,以偿还家中早期欠下的十几万元外债,家有十几亩地,年近 80 的爷爷奶奶均无劳动能力,祖母患有肺心病,长期卧床,只能将土地外包,所有土地每年有 1500 左右的收入,家中享受 2 人低保共4900元/年,这几乎是这个家庭所有的年收入,小李在校除了学习,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贴补家里的生计。
  2017年2月25日,农学院党委副书记金耀武、辅导员白巍来到小陈家里慰问。走进村子,村中大多数是宽敞整洁的砖瓦房,村子西北角落唯一的土坯房就是小陈的家,还是邻居废弃后借与居住,没有院子,没钱维修房屋,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作为老师,一般通过学生、班级同学等途径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状况,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贫困学生上学的不易。通过家访深入学生家庭,切身透彻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才发觉工作中的了解太少。”一名辅导员家访后说。
  学校在学生处专门设立学生助学办公室具体负责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每年发放各类资助金1300多万元,有效地保障了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走访与调研贫困生家庭情况是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将每学期进行一次并逐渐扩大范围。


辅导员家访的种种顾虑


  “作为辅导员,从学校 2012 年组织家访至今,每一次家访我们都把对象锁定在农村、贫困、单亲、低保等学生群体,5 年的时间,走访的家庭越来越多,家长给我最相同的感受是热情,恨不得迎出二里地,但又有点不知所措,害怕自己招待不周,所以每次家访我最担心的是给家长带来负担。”一位辅导员在谈及几年的家访感受时说。
  我校学生处自2012年起,每年2次组织辅导员进行学生家访,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把大学环境和家庭环境有效结合,工作中严格要求辅导员在家访过程中做到:不吃家长一顿饭,不花家长一分钱,并要求辅导员记住,家访是去了解学生,反馈学生在校情况。
  此外,家庭隐私也是造成家访困难重重的原因之一。有些家长比较注重保护家庭隐私,如一些再婚、离异的家长,为了面子不想让老师知道家庭的环境,既然家长不愿意说,作为老师询问时也有很多顾虑。“经验证明,只要我们把来意表达清楚,家长的顾虑打消,还是很配合我们的。”
  大学家访难推行,除了辅导员和家长等因素外,现代信息的快速发展也是导致大学家访搁浅的要素。如今,家长和老师的联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QQ群、电子邮件、微信视频聊天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以至于很多家长不相信老师会上门家访。
“我所带的学生有近400人,来自全国多个省份,在 4 年的时间里要对每个学生家访一次,显然是不现实的。对于辅导员来说,家访的确增加了不少“额外”的工作量,但确实很必要。”一位辅导员在家访感受中写到。
  近年来,家访也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转移阵地,网络家访正成为学校和家长沟通的重要方式。但面对面的传统家访看似过时,但却是一个时代不可或缺“家校交流”的重要方式。但网络家访最大的弱点是不能面对面的交流,无形中在家长和老师之间隔了一道心墙,有生疏感,长此以往会影响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双方全面无私地交心和共同教育孩子成长。
  通过“微信、QQ 家访”等“网络家访”,与到家和其父母面对面交流,给学生心目中形成的印象、影响和效果,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严重心理问题、思想问题、道德问题、法律问题、贫困生群体等,还是由人面对面地沟通,方能达成最佳效果。


  (平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