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和温度去扶贫的“尖兵”

———访哈理工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新立村第一书记董少伟





  省级贫困村新立村坐落于巴彦县丰乐乡境内,是全乡8个自然村之一,总耕地面积2万1千亩,人口4160人,精准识别后确定贫困户16户,其中8户危房,6户低收入,2户因灾致贫。全村下辖12个自然屯,距离村中心都在六七公里的范围内。全村耕地主要为丘陵地,不利于农业灌溉和大面积开展农业机械化作业,土质贫瘠,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农业成本高,产量低,农业生产率偏低。主动请缨担重任2017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提出了省级贫困村2018年底村摘帽、户脱贫的总目标。为此,全省要求各单位加大扶贫工作力度,驻村扶贫干部脱离原岗、级别提升、人数增加,目的就是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
  董少伟原是学校体育教学部副主任,2017年4月,学校开始机构改革和干部调整,恰逢全省抽调扶贫干部,当其他干部积极努力准备竞岗竞聘时,董少伟却怀着一颗炽热的心,来到组织部门主动请缨。他认为,巴彦县是他的家乡,他有责任为家乡的脱贫任务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自己有几个优势:第一,他热爱这项工作,想为家乡做点贡献。第二,他对巴彦的各方面情况比较熟悉,便于开展扶贫工作。就这样,他和学校另外两名年轻的辅导员组成了第二批哈理工扶贫工作队,接过了第一批扶贫干部陈峰的接力棒,对新立村实施接续精准帮扶,董少伟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
  为了实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确保完成全省脱贫摘帽的政治任务,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的号召,连续两次提前了工作队进驻时间。当6月1日董少伟率领扶贫队正式进驻新立村开展扶贫任务时,时间非常仓促,不光全省工作队没有做好准备,村里的住处也是难题,新立村只能把刚刚建成毛坯房的村卫生所改为工作队的临时驻地。驻村工作队第一次来到临时驻地时,室内潮湿,满地垃圾,没有窗帘,仅摆了三张床。但是他们没有灰心丧气,自己动手打扫卫生,从中午一直干到深夜,极度疲惫的他们才和衣而睡。
  第二天天一亮,工作队就开始走访,他们重点走访六类人群,即干部、党员、教师、贫困户、养殖户和转业军人。董少伟坦言: “刚开始走访的时候,村民们并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有的贫困户态度很冷淡,我们经常碰壁。”为了让老百姓信任工作队,董少伟决心为贫困户做些暖心的事。
  “暖心”工作温暖百姓心工作队在走访贫困户过程中,董少伟发现每个贫困家庭的现实情况都不太一样,有的是因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属于低收入,有的属于危房。他耐心地为贫困户讲解党和国家有关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同时将贫困户的迫切诉求认真地记在他的工作日记上。
  董少伟走访的第一个贫困户是齐连全家。65岁的齐连全身患重病,老伴也双目失明,他们曾经在外地的女儿家居住很多年,回来之后房屋年久失修,已经倒塌了。当地政府为了帮助他们,给他们新建了保障房,如今他们已经住进新居。但是他们发现自己的户籍信息有误,比实际年龄小了10岁,得不到政府有关60岁以上年龄人群的养老补助。因为他们没有收入来源,而且出行不便,董少伟就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马上联系乡派出所、县公安局户籍科、市户籍处逐级查证,发现了户口信息错误的原因,经过董少伟和相关部门的多次协调努力,齐连全夫妇的户口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他们今后将享受政府相关补助,彻底脱贫。齐连全夫妇为了感谢董少伟,一个阴雨天的鱼水清晨,5点刚过就步行几公里来到工作队驻地,把满是泥巴的鞋子脱在门外,齐连全妻子进屋就跪倒在地表达感谢之情,董少伟急忙把她扶起来。夫妇二人还带来了煮好的鹅蛋,又要塞钱给董少伟,都被董少伟婉言谢绝了。齐连全夫妇走时感动地说: “真是党派来的好干部。”
  贫困户张万生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建筑工地打工,一次事故夺去了他年仅二十几岁的生命,张万生跟工地打了官司胜诉以后,19万元的赔偿金始却终不能落实,张万生的妻子天天以泪洗面,没多久发现自己还得了癌症,这个家庭真是雪上加霜。得知这一情况后,董少伟一方面带张万生夫妇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另一方面联系我校法学院咨询胜诉后的强制执行事宜。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夫妇二人终于拿到了应有的赔偿,妻子的医疗费也有了着落。张万生一家人拉着董少伟的手哭着说: “董书记救了我们全家啊!”
  贫困户刘振全老两口都身患重病,不能劳动,儿子身体也不好,儿媳陈雪是家里主要劳动力,31岁的她没有户口,为此她也没有身份证和土地,更没法外出打工。他们一家人曾经尝试去有关部门解决此事,但是听说要到多个地区的派出所和民政部门调查取证,仅路费就是很大的难题。董少伟了解到情况后,到乡政府寻求帮助,又带着夫妻二人跑遍了夫妻双方所在地的派出所、公安局。最终,陈雪终于是有“身份”的人了。为表感谢,陈雪赠送给董少伟锦旗一面:“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心系百姓为民解忧!”
  董少伟说: “给贫困户办事虽然费了很多周折,但是值得。因为我的努力可以拯救一个即将没落的家庭,也可以将一个家庭多年的夙愿变成现实。”多道路维修保秋收新立村12个屯之间虽有村路连接,但多处翻浆损坏,屯内路和田间路多为砂石路和土路。赶上阴雨天,有的屯道路泥泞,外面的人进不去,屯子里的人出不来,庄稼就更没办法收运了。其中有一段几十米的村路已经2年多没有资金修复,村民们有苦难言,眼看又要到秋收季节,运粮是个大问题。董少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一天,天降大雨,董少伟马上出发去考察这些崎岖不平的路段,详细记录了哪条道路需要翻修,哪条路需要改造,哪个路段需要涵管。为了得到路况第一手资料,他摔倒了再爬起来,擦伤了也全然不顾。
  道路维修申请书递交了,可是县里、乡里资金实在紧张,董少伟无功而返。他又返回学校寻求帮助,学校对此情况非常重视,经过学校多个部门共同努力,终于争取到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赞助的5万元专项修路资金。这些钱对于修路虽说是杯水车薪,可是却让董少伟见到了曙光。协议达成的那天,他喜上眉梢地跑回村里把这一喜讯告诉乡亲们。为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用,董少伟做了详细的工程预算,又联合村两委组织召开了各屯屯长协调会。
  由于秋收在即,村民们盼望修路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董少伟没有时间等待资金到位,说干就干,他不仅自掏腰包11000元赞助修路,还把自己工资卡里仅有的几万元取出来先行垫付,买了57根涵管。村民们纷纷被董少伟的举动感动,有车的出车,有力的出力。工程开工的当天,挖掘机、拖拉机、三轮车等一应俱全,很快就把修路用的砖、沙子、水泥等材料运到施工现场。为了节省资金和各种材料,董少伟担任总指挥并亲自上阵,和村民们红红火火地干了起来。村民们在他的带领下,很快就修好了路边排水沟,坑洼不平的路段也能顺利通车了。村委会所在村的主干路两边一直以来都是大坑,堆满了垃圾,如今也得到了根治。扶贫队还给新立村立起了村大门,大门上 “哈理工扶贫队”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多种渠道产业扶贫董少伟从第一天进驻新立村就发现,村里年轻人多数都在外地打工,此地比较偏僻,也并非交通要道,如果没有好的项目落户,新立村可能会再次返贫。于是,他开始重点考察项目扶贫。他不光自己去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学习项目扶贫和新农业的相关知识,还带着村两委的同志们一起去农科院参观学习。短短几个月下来,从动物养殖、经济作物种植、树苗栽种到光伏发电,他一共考察了14个项目,目前有4个项目在积极推进中。
  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8月9日,与学校有着多年校企合作关系的民营企业———江苏中利集团常州公司的负责人来到新立村进行实地调研光伏项目合作事宜,学校组织部还特别邀请了电气学院高晗璎教授为光伏发电项目进行技术指导。之后,中利集团又多次派技术人员到新立村考察项目的可行性。仅仅一个月之后,当笔者再次见到董少伟的时候,他高兴地说: “我先后走访联系了6家光伏企业,奔波了将近三个月。现在巴彦县已经把光伏项目作为脱贫的主打产业了。”虽然光伏项目最终没有落户新立村,但是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多么的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目前,董少伟又把注意力转移到红树莓项目。红树莓属于经济作物,先期投入并不大,但是可观的经济效益要三年以后才能显现。为了说服当地的农户跟着他一起干,他把新立村的土壤标本送到国家农业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土壤成分达标。目前,他正在积极筹措项目的启动资金。
  董少伟还在筹划发展小园经济,引导村民成立种植合作社、村合作社、无人机合作社等,降低投资风险,促进农民增收。他还积极联系省农科院,准备在新立村建立大豆种植生产基地,准备和九三集团开展合作,让新立村百姓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
  9月28日,学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赵国刚、副校长满春涛以及10余个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赵书记讲话指出,董少伟带着感情和温度走进乡村、融入乡村,不畏艰苦、甘于奉献,尽心尽力为贫困户解决问题,事迹感人,成效显著。他强调,全校各部门都要重视扶贫工作,要依据自身优势,如开展师生捐书、校医院义诊、普法知识宣传、 “互联网+农业”科技指导、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帮扶活动,为工作队提供支持。据悉,我校女博士联谊会已经成立了助学基金,近期即将对新立村的中小学生开展精准帮扶;大学生支教团将奔赴新立村开展相关帮扶活动;学校教学单位也将依据自身优势对新立村的中小学教师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党建引领助脱贫党建工作是驻村工作队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农村开展党建工作难度很大,我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转变村民对党的认识。”作为一名老党员,董少伟一有时间就给村民和积极分子讲党课,为村民讲解党和国家有关精准扶贫方面的政策措施,让村民尤其是贫困户体会到党和国家给予的温暖和关怀。他还详细阐述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告诉大家如何用科技致富。
  经过走访,董少伟发现,村里的多数党员年龄都超过了50岁,他就建议村委会应重点发展青年党员,焕发支部活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抽时间走访了村里的几位年轻的致富能手,向他们请教致富经验,给他们讲党的知识和国家政策。由于受到董少伟的影响,最终,有4位青年致富能手和2位中年致富能手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董少伟为了提高党员和村民的觉悟,他将每月的17日定为全村的主题党日,并在主题党日召开党员座谈会,为全村党员和百姓讲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七一”前夕,董少伟在村里策划了庆 “七一”主题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活动得到乡里、县里的认可和推广。忘我付出显真情如今,新立村村民对工作队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大转变,村里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有事就找董书记!新立村也成了邻村羡慕的对象。皮肤晒得黝黑的董少伟成了村里的明星,村民们有大事小情都愿意来找他帮忙,董少伟也来者不拒,只要力所能及就一定不推脱。有时,得到董少伟帮助的村民会主动给他送来一些自家菜园种的青菜,还有的村民特来邀请他去家里吃饭。有一次,董少伟吃过晚饭以后在村里散步,恰好路过一户全家聚餐,热情的村民硬是把他架进了屋并奉为上宾。
  9月11日,是董少伟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以往每年都能在一起庆祝一下,可是这次由于忙着给村里修路,他竟然忘记了,当接到妻子的电话时,他才意识到已经半个月没有回家了。在家里,董少伟是个 “暖男”, 他是家里的主厨,不管工作多忙,都要回家做饭。可是自从到了村里工作以后,有时周末都不能回家,妻子就经常随便对付点吃的,不到一个月胃病就犯了。有几次他回到学校办事,接到村里的电话,又马上赶回村里,连家都来不及回。他说: “几个月以来,在村里的工作已经完全打开了局面,可是我心里还牵挂着家,希望妻子能理解我的难处!”
  接受采访的时候,董少伟的手里拿着他的工作日记,这是他在参加全省扶贫工作动员会的时候统一发下来的。黑龙江省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要求扶贫干部三年内记满三本日记。可是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董少伟已经用完了第一本。在他的日记里,董少伟详细地记录了家访、村民来访、开会、座谈、自学农业政策、反思感悟、心得体会等等。在与笔者交谈过程中,董少伟从日记本的第一页一直翻到最后一页,每一页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董少伟的事迹不仅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10月16日,中国教育电视台 (CETV)和黑龙江电视台 《新闻夜航》的记者来到了新立村。媒体记者走访了驻村工作队驻地,采访了董少伟及工作队成员,丰乐乡、新立村的相关领导以及部分村民,并走进董少伟曾经帮助过的齐连全、张万生、刘振全三个贫困户的家中进行深度采访。
  笔者曾三次前往距离哈市100多公里的新立村,一路上崎岖不平的乡路近三分之一,开车最少需要两个小时,而这条路上,董少伟不知洒下了多少为村民脱贫致富的辛勤汗水。如今的新立村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示范村。一位邻村村长路过新立村时,看见董少伟在路边书写宣传标语,感慨地说: “新立村的扶贫工作队真是好样的!可惜我们村没赶上啊!”
  笔者从董少伟身上体会到了一股韧劲儿。在他看来,身为扶贫干部,要带头冲锋,必须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才能不辜负党组织的期望。希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有更多的 “董少伟”式扶贫干部涌现出来,彻底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