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记的扶贫足迹
记我校国际合作教育中心团总支书记、海伦市东林乡东方红村前“第一书记”张忠生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5年,海伦市东林乡东方红村成为我校扶贫工作定点帮扶村,学校党委选派国际合作教育中心团总支书记张忠生老师参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现在,让我们沿着张忠生老师两年来的扶贫足迹,深入了解扶贫一线工作者的辛劳付出和我校的扶贫工作。
随着我校新一批扶贫工作队入驻东方红村,“第一书记”张忠生已经正式成为“前任”,市里考勤簿上没有了他的名字,村委会的住处也调给了新同事,但他依然开着自家的汽车,穿梭在村里、乡里、市里,乐此不疲地来回奔波着。他要把手头上的扶贫工作任务稳稳当当地交接给新任“第一书记”。
从受学生尊敬的“张老师”,到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张书记”,张忠生的这次完美“转身”源自一个最质朴的想法:到最基层多些历练、做些实事。两年来,他在扶贫工作中“搞”出来的事情,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上级组织的肯定,2016年被评为海伦市“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标兵”,就是最好的印证。
“咱们村”———张书记时常挂在嘴边“咱们村有696户、2562人,其中有258户贫困户……”张忠生说起“咱们村”来如数家珍。从刚到村里不知道“一晌地”究竟有多大,到现在说起村里的事儿侃侃而谈,张书记俨然成了农村工作的“专家”。
2015年9月,张忠生来到东方红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走遍了东方红村的四个自然屯,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人晒黑了,但对扶贫工作却更加得心应手,与老百姓的感情也日益深厚。
扶贫先扶志。只有增强“造血”功能,才能使扶贫工作更有价值。张忠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潜移默化地带动影响着村里的党员干部,使他们带头致富更有想法、更多点子也更有魄力。硒元素被医药界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抗癌之王”美誉。海伦市土壤中硒元素含量高,富硒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背靠着这样的优势资源,张忠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下决心要把富硒大米做成东方红村的“金山银山”。在他的倡议下,村党总支书记毕立新甘当“领头羊”,带领几户村民率先成立了水稻种植合作社,种植有机绿色富硒大米。
张忠生时刻把合作社的事儿放在心上,事无巨细,亲历亲为。为了帮助合作社发展尽快步入正规,他先后到海伦市多家富硒农产品龙头企业“取经”,商讨合作社水稻种植、新米代加工及包装、品牌委托等事情。
有一次,张忠生到市里参加扶贫工作会议,恰好遇到了海伦市富硒产业顾问、东北农业大学都昌杰教授,他便虚心向都教授请教。张忠生干事的劲头和热情深深打动了这位年逾七十岁的老教授,“年轻人,我支持你工作。”都教授为东方红村免费提供了价值3000多元的富硒肥,有效改良了500余亩土地的硒含量。经过权威部门检测,水稻米样达到了富硒标准。那一刻,张忠生终于松了一口气,一年的努力有了成果。
到东方红村扶贫,张书记还带来了他的“朋友圈”,爱人、学生、同事、同学,都成为他推广富硒大米的“营销商”。他籍此先后与天津、北京、青岛等地的企业搭上了线。在黑龙江电视台举办的2017年货节上,张书记现场推介富硒大米,当场便成交1000余斤。今年3月,张书记不但推动合作社进入了农产品溯源系统,还将产品信息提供给了省农委主办的黑龙江大米网,为叫响村里的富硒大米寻找到了新的平台。他还计划给合作社生产的富硒大米注册商标,并想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新生源”,希望通过销售富硒大米给村里给百姓带来新的生机新的活力。
张书记心里算了一笔账:合作社成立一年,已经为13户42个村民提供了打零工的机会,平均每户家庭收入年增收1300元,这便是村民新的希望。
“我们张书记”———老百姓时刻感激在心推进坑改池项目、整合农副产品资源、落实晾晒场土地整治……张书记忙得不可开交。离任前,他还盘算着在4200平方米晾晒场边,争取安装上体育器材,当作村民的文化活动广场。村“两委”干部纷纷为他点赞,“张书记帮大家伙解决了很多问题。”
在老党员王永强看来,这个年纪和自己党龄一样大的张书记工作务实,“春耕种子、化肥够不够?生活还有啥困难?”百姓家的事儿,张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老百姓对张书记也时刻感激在心。
于永水是张家窝棚村民组组长,他对张书记提出的“小产业”也可以“大有作为”的想法感同身受。为了帮助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张书记自掏腰包为村民购买了200袋菜籽,动员村民种植“小菜园”,将这些纯绿色、无污染的蔬菜拿到朋友圈、城市里售卖。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小菜园”,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额外赚取生活费。“小菜园”成了备受城里人欢迎的“香饽饽”。
村里张会计是种田大户,张忠生和村里人一样,叫他“喜哥”。去年,喜哥家收获了60多吨大豆,收粮点规定可以随时打款并按当天价格结算。什么时候结算,其中的“学问”可就大了,因为大豆价格随时可能上涨。喜哥听从了张忠生的建议,一直等到大豆从每斤1.73涨到1.95才“出手”。一下子增收近三万元,喜哥喜上眉梢,“多亏了我兄弟,多谢张书记!”
张忠生第一次走访贫困户丛德江家,看到他家8个月大的女儿因患有唇腭裂,只能仰着头喝水,心里很是焦急。他给孩子买来了生活用品,并第一时间联系了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协调孩子入院手术。听闻家里只有丛德江一人打工赚钱,张忠生便托朋友多方打听,为孩子申请慈善基金和医疗补助。如今,小女孩通过两次手术,终于可以正常吃饭,露出天真可爱的笑容。“我们多亏了张书记!”丛德江爱人抱着女儿激动地说。
贫困户裴树江两口子患有慢性病无法劳动没有收入来源,张忠生便鼓励他们收售笨鸡蛋和小笨鸡。他利用回哈尔滨的机会,自己花钱买来了鸡蛋包装盒,用村里的设备把小笨鸡塑封包装好,帮着裴树江两口子吆喝叫卖。于是,张书记的“朋友圈”又开起了裴树江家的“微店”。裴树江妻子充满感激地说,“张书记安排我收笨鸡蛋赚的钱足够我和老伴儿吃药和零花了。”临出门,张书记仍不忘叮嘱裴树江妻子,“二嫂,你姑娘要是因为生病不能出去打工,就来找我,我送她去学技术,免费的。”
众人拾柴———工程学院人在行动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一书记”是学校与东方红村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张忠生将村里的困难及时反馈给学校党委,使学校能够精准扶贫、精准施策、实际实地帮扶。
几年来,学校先后多次派人与海伦市、东林乡领导干部座谈交流、走访调研,为村里的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2015年,学校在了解到乡中心校教学设施不足的情况后,马上调配了15台计算机支持教学。去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学校开展了“精准扶贫爱心助力”活动,号召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奉献爱心,捐赠书籍、衣物、玩具等物品,并第一时间送到了东方红村贫困户手中。为了改善东方红村综合活动服务室的办公环境,学校送去了计算机、打印机和投影仪等设备,为村“两委”开展互联网+农产品提供了便利条件。今年6月,由学校保卫处副处长崔善富担任“第一书记”、人事处主任科员那滨、科研处科员张鑫任队员的新一届扶贫工作队,已经正式完成对接,在东方红村“安营扎寨”,为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新的动力。
为了抓好东方红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张忠生还“牵线搭桥”,联系我校测绘工程学院地理信息工程系教工支部与东方红村党总支开展了校地共建活动。在庆祝建党95周年“七·一”活动那天,来自学校的教师党员和村里的农民党员坐到一起,谈起了新农村建设,聊起两个支部的合作。张忠生还带着两个支部的党员到丛德江家看望患有唇腭裂的小女孩,了解孩子的病情,帮助联系社会公益组织。在1963年入党的贫困老党员张贵家里,两个支部的党员一起聆听了老一辈革命党员讲述过去的奋斗故事,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课教育。党员们来到田间地头,交流探讨土地整理、土地流转、农村土地调查等问题。测绘工程学院地理信息工程系的教师党员还发挥专业优势,利用无人机航拍了东方红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扶贫”这个共同的话题,让两个党支部找到了共建的结合点和突破口,搭建起长期共建的新平台。
张忠生正在与学校团委紧密联系,准备组织大学生到东方红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学生、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中来。
不忘初心———张书记为了扶贫甘之如饴回想两年来的扶贫工作,一切仿佛如昨日,历历在目。尽管其中充满了艰辛,尝遍了百味,但张忠生扶贫的信念一如既往,甘之如饴。
张忠生至今仍清楚地记得2015年9月去乡里报到的那一天,他和村党总支书记毕立新两人打了一台出租车。刚出海伦市区,一段坑坑洼洼、颠簸不已、“暴土扬长”的土路,便给张忠生来了一个“下马威”。作为土生土长的城里人,这样的场面让张忠生激情澎湃的内心顿时凉了一半。
张忠生驻村时住的是村委会,冬天没有暖气,他只好乡里村里两头跑,住在乡里,白天还要把屋子腾出来给乡干部办公用。“居住条件差点儿不要紧,最难捱的是寂寞”,张忠生感慨地说。每当夜幕降临,村干部下班回家,他只身一人守着诺大的村委会,农村的夜晚又格外寂静,更让他思念远在哈尔滨的家人。
张忠生刚参加扶贫工作时,儿子才一岁多,多亏了岳父岳母扶持照顾。岳父两次突发大面积脑梗,他都不在身边,只能请哈尔滨的朋友帮忙办理住院手续,忙前跑后地照料。去年底,三岁大的儿子高烧不退,爱人一个人抱着孩子到医院检查、输液,同时还要上班。当有朋友问她为什么不把张忠生叫回来?张忠生的爱人摇摇头说,扶贫工作责任更大,不能因为家里的事情让忠生分心。直到孩子痊愈,张忠生才知道这件事。
扶贫工作辛苦繁忙,忙起来有时半个月也回不了家。张忠生只能通过与妻儿视频一解思念之苦。孩子由于很长时间见不到爸爸,“赌气”藏起来不与爸爸聊天,让张忠生心里很不是滋味。妻子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儿子总会问,“爸爸怎么不来”。妻子总是同样的答案,“爸爸工作忙”。张忠生的心里充满了对孩子和爱人浓浓的歉意。
两年来,张忠生开车奔波在哈尔滨与海伦的高速路上,奔波在海伦市、东林乡与东方红村的道路上。三万五千公里的行驶里程,印证了张忠生带领百姓致富的扶贫足迹,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扶贫攻坚的路上,每一位砥砺前行的扶贫工作者,都值得礼赞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