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烹制出“工程学院味道”———我校饮食服务工作侧记


  清真档口扩大为清真餐厅;学一餐厅的油条越来越酥脆可口;美一餐厅的各式小盘菜悄然兴起、物美价廉;学二餐厅的旋转小火锅菜品更新鲜、酱料更浓郁;美二餐厅的烘焙糕点品种越来越丰富;阳光餐厅教工自助餐增加了凉菜、主食、饮品和水果……学校的食堂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每天清晨,当整个校园还在沉睡时,食堂的后厨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了,师傅们和面、煮粥、拌菜,奏出了一支“锅碗瓢盆”的交响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饮食服务中心以严格的科学管理、完善的服务模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为全校师生烹制出美味营养、安全放心的食品。2016年末,饮食服务中心荣获省教育后勤管理协会颁发的“黑龙江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管理到位、服务周到、美味飘香的餐厅,在校园里构成了一道靓丽的美食风景线。
  “严管理”为师生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走进美食城一楼的后厨操作间,干净整洁的操作环境、规范有序的物品摆放、有条不紊的工作流程是笔者对食堂后厨的第一印象,其中,挂在墙上的“6T”管理制度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上面写着: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打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6T”管理制度是高校餐饮行业普遍追求的科学管理模式,但因实际情况的差异和人员结构的复杂,要坚持执行实属不易,一年365天,他们真的可以“天天”履行吗?这时,饮食服务中心质检部部长贺国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向我们介绍,每一天,都有专职安全管理员在餐厅后厨巡视检查、现场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每一餐,餐厅管理员在师生集中用餐时间站立服务,第一时间解决师生的意见,为师生提供贴心服务。原来,食堂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日积月累的不断完善和科学管理的结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食堂承担着全校师生的每日餐食,食品安全关系着全体师生的健康和学校的稳定发展,是餐饮管理的重中之重。饮食服务中心从采购、索证、清洗、切配、加工、售卖、留样各个环节抓规范落实,确保“舌尖安全”。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清晨四五点钟,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吴云安和赵升就会轮流前往哈达批发市场询质问价。为给师生提供质优价廉的食材,每个周末,饮食服务中心采购监督小组在周边市场考察鲜肉、鸡蛋等食材价格。每年,饮食服务中心在后勤管理处的监督下对大宗食品原料统一招标。一直以来,饮食服务中心始终坚持“采购、定价、验收、监督”四权分离的“阳光”采购制度,严把“采购关”,为师生提供安全放心的食材原料。
  碗筷洗消是安全操作的一项重要环节,笔者来到洗消间,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郭忠彦向我们介绍,碗筷进来之后必须要经过“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的洗消流程,要先用碱水煮,然后用消毒水洗,再用清水冲,最后通过流水线高温蒸汽消毒杀菌。
  每天下班之前,美食城一餐厅的管理员于贺春都会将当日食材的留存和保管情况拍摄下来,并上传到饮食管理微信群内,由专职管理人员通过照片复检现场情况,对剩余食材进行处置或留样,这是餐厅的每位管理员每日例行的工作。
  从食材采购到剩余食品处置,饮食服务中心不放过任何一个操作环节,将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到最低。2016年末,大学生美食城、学生一、二餐厅被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定为食品安全管理A级单位。
  “重服务”为师生营造舒适的就餐氛围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用餐习惯和民族风俗,食堂的“清真窗口”由一个档口扩大为100㎡的“清真餐厅”,不但增加了十余种菜品和主食,还设有独立的操作间和洗碗间,满足了少数民族师生的需要。回族学生小陈说:“清真餐厅扩大以后,对于我来说非常方便,菜品种类更多了,口味更好了,我们吃的也就更舒心了!”
  “阳光餐厅的教工自助餐菜品越来越丰富了,增加了现煮的水饺、馄饨、水果和饮品,每天午间下课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走向阳光餐厅,期待着今天的美食。”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付影老师说。原来,经过广泛征求教工意见和建议,饮食服务中心专门依据教工的口味添加了十余种菜品和主食,才使自助餐有了全新的变化,彰显了餐饮服务的“用心”之处。
  每个餐厅的墙上都公示了管理员的联系方式,与师生真诚互动,积极解决师生对餐饮服务的诉求。美食城二餐厅的管理员康宝林曾接到过一名四川籍学生打来的电话,学生抱怨套餐的米饭给得太少了。康宝林耐心地向他解释原委,那位同学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后,又与康宝林聊起了诸如食堂的菜品种类、口味、卫生等问题……“在1个小时的通话时间里,我耐心地倾听这位学生对食堂提出的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纳了一部分,对提升餐饮服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康宝林说。饮食服务中心充分认识到倾听师生意见的重要性,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倾听师生对餐饮服务的反馈意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食堂不仅是为学生提供物质食粮的“加油站”,更是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的“育人阵地”。各餐厅内张贴了节约常识、科学用膳指南等宣传海报,营造餐饮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接受熏陶;积极推行免费汤、特价菜政策,既让家庭经济困难生深受实惠,又培养学生感恩、责任意识和勤俭节约的美德;继承发扬传统饮食文化,饮食服务中心开展的“上车饺子,下车面”活动备受学生欢迎,将饺子和面条作为送给毕业生的离别礼和新生的见面礼,饱含了学校对学生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待;为了方便学生晚间用餐,食堂延长了三个餐厅的用餐时间,更夫每天等着最后一个学生用餐结束后才能关门,夜班饮食服务人员的温暖坚守,让学生品尝到了“家”的味道。
  据饮食服务中心负责人张谢群介绍,目前汉堡披萨等“洋快餐”已经落户学一餐厅;休闲水吧和“老式锅包肉”也将闪亮登场;随着收获季节的到来,师生还将品尝到对青农场的纯绿色、无污染的绿色时蔬;校内线上线下送餐服务也会陆续开通。
  “勤耕耘”为师生提供真诚的服务“我一般每天三四点起床,早上六点就正式向学生们供应早餐。到了中午,都是等到大家吃完饭后,在下午两点左右,我们才有时间坐下来安心吃饭。”美食城一餐厅的厨师长郭振钊说。郭师傅已经在厨师的岗位上工作了整整二十六年。最难熬的就是夏天,后厨的四个灶全部开火,室内温度达到五十多度,伴随着油烟机震耳欲聋的声响,一天下来,郭师傅的衣服被汗水浸透,经年累月,他的听力也大不如从前。但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迎接着校园每天早晨升起的第一缕炊烟。
  像郭师傅这样在食堂工作了二十几年的员工还有很多,从豆蔻年华到四十不惑,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食堂。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升说:“记得女儿小的时候,由于早出晚归,她没起床我就上班了,等我下班她睡觉了,最长时间有一个月女儿都没有见到我。”当时三年级的女儿还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一句“我好想爸爸”,看得赵升眼泪汪汪……在食堂,优酷视频点击量累计达5万多次、每分钟包60多个馄饨的馄饨姐,始终对师生笑脸相迎、热情服务的牛丸面姐,还有一批兢兢业业、坚守岗位的年轻管理员,在他们的身上,让人感受到一代又一代可敬可爱的饮食人们那种扎根食堂、勤恳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情操,他们不断提高技能,创新菜品,推陈出新,本着“让师生吃饱吃好”的职业情怀,默默地耕耘付出,在一点一滴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体现着自身的工作价值。
  走进餐厅,清新明亮的就餐环境、健康丰富的饮食搭配、亲切温暖的服务态度,让人找到了一种“家”的感觉。相信今后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将去何处,让人牵挂的始终有这么一份“工程学院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