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冲破传统课堂的樊篱

———一款名为“蓝墨云班课”的软件正在改变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3月份的经济管理学院第四十五期积极分子党课独特的签到方式到现今5月份的各个学院的课堂的改变,一款班课软件—“蓝墨云班课”频频进入东北农业大学学生的视野。
  蓝墨云班课是我校首先倡导使用的,是一款为方便老师管理班级,学生获取学习更多学习资源而编写的软件。它主要包括了“班课”、“发现”,“我的”三大主要模块以及签到、通知、提供讲稿、课件、推动教学资源共享、发布作业、答疑讨论、助教评分,课堂圈等若干的功能。除此之外,这款软件中还有蓝豆———在蓝墨云班课和蓝墨云教材中的虚拟货币,用于打赏和购买学习资源。获取蓝豆除去充值外,还可以通过完成实名认证,分享资源和精彩动态来获取。使全国学生学习一门课,全国老师备一门课是它所提供的不同于传统课堂的革命性变革。
  经济管理学院王积田老师介绍,这种互联网+式的学习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原有的45分钟课堂进行无线延伸,方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学习,获得全国范围内的学习资源,完全改变了以往把学生关在一间封闭教室的传统课堂模式。经济管理学院党课负责人张贺老师就依靠这一软件创建了45期经管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网上班级,共计296人。在开班式当晚就进行了首次网上点名。同时张贺还通过其中的活动功能,发起了社会实践调查和答疑讨论的活动,并发放经验值,党课学员踊跃参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经管学院第四十五期的党课的数字教材、学习要求进度,考试安排等的信息也依靠这一创新性的班课软件,展现得十分清晰。据工程学院韩仕奇同学介绍,他们在上网课时也是通过蓝墨云班课的线上签到形式,并表示这种签到形式更为方便快捷,节省了很多时间,效率更高。
  在互联网+教育大趋势发展下,不少学习型软件纷纷涌现,数字移动化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未来的课堂应该是多媒体技术课堂,是更为绚丽,动态的课堂。
  王积田介绍说,蓝墨云可以说是在互联网+教育方面做的较好的一款软件,它所提供的线上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的活跃程度,而且学生可以利用课堂资源,针对性的查看课件和视频,随堂进行测试,及时的进行知识的巩固。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及时联系老师,解决学习疑惑。学生还通过自主建立课堂,进行各种各样问题的讨论学习。软件的系统甚至能对学习情况进行智能分析,推送学生不擅长的知识点和相关试题,并作出相关学习报告,使学生能更针对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改变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模式,还有老师的上课模式。老师可以通过此软件提供的数据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其学习时间,学习漏洞,并针对性的进行教导。与此同时,不同高校的老师还可以通过此软件进行相互交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的活跃程度。老师过度依赖云班课或是老师对资源更新速度慢,与学生互动较少均会影响教学质量。同时王积田也表示这种上课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愿意通过此软件进行学习。学生缺少与教师的面对面互动,不利于学生的答疑。由于软件依附于手机,学习时间极有可能被其他信息所干扰。与此同时老师过度依赖云班课或是老师对资源更新速度慢,与学生互动较少均会影响教学质量。但王积田强调,这种学习方式总体来说瑕不掩瑜。王积田为了推广这种全新的上课模式,在多地进行了演讲。他表示教育就应借助互联网,实现自身的改革,我们要推动这种移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因为未来的课堂应该是多媒体技术课堂,更为绚丽,由静态转化为动态,而且能提供大量,海量资源,是由封闭课堂转化为开放课堂,最终发展成为未来教室的课堂。
  据悉,蓝墨云班课软件的用户已达百万,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使用这个软件进行上课。我校是全国第一个使用蓝墨云班课的高校,目前蓝墨云班课已在学校的各个学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相关使用的老师介绍,14,15周后将加大对此软件应用的培训,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老师使用。这款软件在我校的使用,让传统班课形式发生了创新性的变化,线上线下的结合带给了学生不一样的班课体验。它的广泛应用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学习时代———互联网+教育时代———正在到来。(学生记者 张毓靖 汪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