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好东农需要李景富精神
宣传部(新闻中心) 王 博
最近观看了纪录片《大年》,学习了省委召开的学习李景富先进事迹座谈会精神,深深为两位科学家朴实无华、催人奋进的事迹所感动,为他们身上高贵的品质、崇高的精神所折服,于是有一种按耐不住的想法,索性拙笔抒臆以表敬意。
黄大年,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安逸所困,放弃国外高薪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在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年纪,听从祖国召唤,毅然回到母校吉林大学,用七年时间创造了彪炳我国科技史的重大成果。荣誉的背后是拳拳的爱国情怀、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深深地母校情结使然,他用自身的行动诠释了如何爱国,怎样爱校。
李景富,不向挑战低头,不向苦难弯腰,一心扑在事业上,年届古稀仍躬耕不辍,用40年的时间,培养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番茄品种27个,打破了国外番茄品种长期对我国的垄断。成绩的取得源于科研报国的梦想,心系三农的情怀和勇攀高峰的劲头,他用自身的行动阐释了潜心问道、为人师表的真谛。
向两位科学家学习什么,怎么向他们学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因离黄大年较远,理解的没有那么透彻,未敢加以品评。但对生活工作在身边的李景富教授还略知一二。李老师是厚厚的一本书,富有的一座矿,书中铭刻的是他情系黑土、躬耕杏坛的隽永足迹;矿中蕴藏的是他心有大我,至诚为国,甘于奉献的精神。李景富教授五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三尺讲台为国培养农业人才;他培育番茄品种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他的成果享誉世界为国争光,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优秀学者的执着,诠释了一位敬业教师的坚守,展示了一名时代楷模的高尚品格,是新时期践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东农精神的典范。
回顾近70年的办学历史,东农能够有今天蓬勃发展的办学局面,正是以许振英、王金陵、余友泰、蒋亦元、秦鹏春、骆承庠、李景富、向文胜等为代表的几代东农人薪火相传、艰苦奋斗的结果。试想一下,1979年,东农返哈办学,因没有校舍,只能暂借黑龙江农业干部学校的校舍开学,只能招收本专科生。经过40年的发展建设,一所拥有 “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权的东农在黑土地上重新崛起,且跻身于国家重点大学行列,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气魄!东农人身上就是有一种吓不倒,压不跨,敢攀登,苦干实干的劲头,这也是东农迈向新征程强大的动力源泉。
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东农进入了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这是学校事业发展又一重要的里程碑。一流学科建设绝不是轻轻松松、不紧不慢就能实现的,每一个东农人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如今,新一届党委治校理念已深入人心,每一个东农人都应把建设美好东农的责任放在心上、抗在肩上,见贤思齐,戮力同心,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和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