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的历史起点上

     黄墙绿瓦,飞檐斗拱。晨雾笼罩下的这座历史悠久的高校,立于繁忙的街市,沉稳厚重。这里贯穿于整个东三省的医学教育体系,守护着本土全省百姓的身体健康,而如今,它要做的不仅止于此。

    教育的宽度有多广?医学的纵深有多长?

    哈尔滨医科大学地处最北方,与友好邻邦俄罗斯高校间的友谊渊源流长。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访俄,与普京总统达成了一个与高校、与医药卫生紧密相关的共识,鼓励两国高校交往、增加互派留学生名额、加强卫生医药领域合作,同时,《中俄总理第十八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也正式颁布。

    这是一个鲜明的旗帜,更成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借力的强劲东风。把握时代的脉搏,搭建中俄合作、交流、互访、双赢的高校间医药卫生桥梁。这是重任,更是哈医大凝心聚力、蓄势待发的目标:打造中俄医学高校交流互通的排头兵。

    哈医大对俄的合作与交流早有渊源。在新中国成立后,哈医大就率先引进前苏联医学教育模式、医学教材,并向全国推广;1953年,在中国首先开办了俄语医学专业;1978年改革开放后,与30多所俄罗斯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交流与合作;1985年,开设俄语临床医学专业。1989年,中国唯一的卫生部俄语培训中心在哈医大成立。对俄师生交流人数数万人次,签署61项校际合作协议,举办中俄学术会议近百场。

    打实力战,出特色牌。哈医大与俄罗斯高校间长久的互通合作不仅仅是地域的优势,更是旗鼓相当,互利互惠的携手前行

    在医学领域,哈医大的医疗、教学、科研不容小觑。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的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之一,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内首次成功接受了国际医学教育认证试点性评估;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33个;获批资助项目千余项;国际上发表SCI收录论文每年8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0余项;主办6种专业杂志。

    除了这些彰显荣誉的详尽数字。还有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培养造就了诸多中华医学英才。于维汉、顾英奇、巴德年、王琳芳、朱晓东、杨宝峰、韩雅玲、李仁科……太多耳熟能详的医学界翘楚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让哈医大声名鹊起。

    医学研究是不断攻克难题、勇于挑战、开辟先河。“鼠疫斗士”伍连德是首位被推荐为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的中国人;“克山病防治泰斗”于维汉攻克了威胁着1.24亿病区人口的“瘟神”克山病。石增荣教授成功实施了我国首例角膜移植术;赵士杰教授成功完成世界第二例狗头移植术;夏求明教授主刀完成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患者生存质量和时间居亚洲之首;张亭栋教授科研团队发现用三氧化二砷治疗M3型白血病,有效率高达90%以上,为全世界白血病患者带来福音;杨宝峰院士主持我国重大心脏疾病发病和防治基础项目研究973计划,发现抗心律失常药物新靶点,并提出心律失常离子通道靶点学说,编入全国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中。

    而大学下属的五所临床附属医院已成为我国的著名医疗机构,以先进技术和精湛的医术为全省乃至全国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当羽翼丰满,必振翅翱翔。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画卷上,哈医大要涂上浓重的一笔。

    2014年7月1日,哈尔滨医科大学迎来一个振奋的声音: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正式成立。联盟中方主席杨宝峰院士与俄方主席格雷•鲍奇卡校长共同签署《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章程》和《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备忘录》。来自中俄两国共92所知名的医科大学校长代表们掌声雷动。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说:“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历史意义,将为中俄两国医学教育与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俄联邦卫生部副部长说:“今天在中国和俄罗斯发生了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历史事件。毫无疑问,这对于我们两个国家来说是标志性的并有着深刻的意义,非常符合两国的战略意义。”

    是的,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为我国医学院校首个国际联盟。从此,中俄两国大学医学教育科研合作有了新起点!

    联盟成立的背后,有中俄两国发展友好关系、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合作的良好契机,是黑龙江省全力支持、高度重视的有力推动,是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院士的积极推进,并与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共同发起,历时半年时间的精心筹划。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吸引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国内及港澳顶尖医科大学和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沃罗涅日国立医大等世界大学排名靠前、颇具实力医科大学。

    种树、浇灌、开花、结果。3年过去了,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工作计划循序渐进、掷地有声。

    良好的合作契机、共赢的发展前景,促使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队伍不断壮大,成员单位由成立之初的92所扩大至106所。中俄两国师生互访交流人数逾5000人次,在与俄方举行的医学、药学领域的竞赛及口腔技能的交流上,哈医大成绩不俗;签署科研合作项目37项;哈医大继成立了中俄医学研究中心后又成立了13个研究所,包括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涵盖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举办高层大型国际会议46场,参会人数近3万人次,在国际上反响强烈。哈医大和俄方合作编撰的首部《汉俄医学大词典》已出版发行,受到两国大学生、专家学者的喜爱。中俄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和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生物医学中心的建设正在启动中。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的成绩得到了中俄两国的赞许。刘延东副总理多次在会议中表扬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为中俄两国民生、科技、技术、文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在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俄罗斯戈罗杰茨副总理给予了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高度评价,对联盟为中俄两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贡献予以肯定。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扎根在哈医大的土壤上,精耕细作,生长迅速。2017年6月17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召开了第二届部委省共建医科大学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暨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医学教育论坛。联盟单位再次齐聚,集思广益,更多重大的医学合作意向在这里萌芽。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青年联盟学术论坛召开、首届“一带一路”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举办内分泌代谢病论坛项目研究会、一带一路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校长高峰论坛研讨会召开、第九届中俄药理学会议举行,中俄医科大学举办“寒地心脏病学会议”,“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健康黑河发展圆桌会议”召开,第五届中俄眼科国际学术论坛举办,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卫生合作分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举行.… …其中,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校长高峰论坛研讨会,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访俄期间举行的一带一路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会议,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受到了媒体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药理、内分泌、眼科、口腔、公共卫生… …具体细化的医学合作将“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的羽翼丰满,为两国医药卫生、医学教育的深入合作,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蓝图上落笔有声。

    十九大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更是被写进了新党章。这对于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是鲜明的旗帜是强劲的助力。

    中国新时代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医学教育、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国际间交流合作的背景下,步骤清晰、目标明确。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携手前行的未来充满着迷人的希望。(王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