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青春闪闪发光

——我院党员志愿者侧记

传播文化勇挑担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句歌词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在万里之遥的非洲喀麦隆有一群孩子也能这样唱响我们中国的歌曲。他们是行知学院援非汉语志愿者陈若的学生。
在援非志愿服务时,陈若2次身染疟疾,暴瘦20斤,却依然无怨无悔以病弱之躯行走在非洲大陆上,播撒汉语的种子。同陈若一样,踏上非洲土地的还有行知学院援非教师徐永亮。徐永亮所在的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位于撒哈拉沙漠旁干旱城市马鲁阿,那里气候恶劣、蚊虫肆虐、疾病横行,还有可能遭受邻国边境恐怖组织的袭击。临行前,不满周岁的女儿、年迈多病的母亲也曾令他犹豫过。然而,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推广汉语、推广中国文化,他毅然踏上非洲的土地。复印不起教材,学生汉语基础为零,五年的光阴,1825个白昼与黑夜,徐永亮凭着一支笔、一本笔记本,帮助了许多学生通过了HSK等级考试,达到赴中国留学的汉语水平。他们用无悔的青春担起传播中国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任。
投身支教义不辞
奉献的青春从不乏同行者。“作为一名党员,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义不容辞。”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行知学子屠佳踏上了支教的道路。但上路前,父亲突然病故、母亲因打击憔悴不堪的现实摆在了她面前。带着妈妈去支教!屠佳用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投身基层、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同样是行知教师徐根方的人生写照。他在大凉山支教时,原被安排在条件较好的金阳县城中学,可他主动申请到偏僻落后的双龙坝中学。为了给学生改善伙食,他每周往返80多公里的山路、水路,牵着马坐轮渡到金沙江对岸的集镇买蔬菜和猪肉。两年里,他把志愿服务补助和生活补助万余元,大部分用在为学生改善伙食和购买教学资料上,而自己的最大开销是磨破的18双鞋子。他们用切实的行动践行投身教育、服务社会的诺言。
拯救生命险不惧
“我想去参与救援!”这是行知教师林斌在听闻丽水市遂昌县北界镇苏村特大山体滑坡消息后的第一想法。擅长攀岩的他主动联系金华军分区民安救援队参与救援。在救援现场,他背负30公斤的器材向山顶攀爬。夜色漆黑,大雨滂沱,山体随时有再次滑坡危险。他也想到过妻子和孩子,但“共产党员”四个字意味着肩上有人民的福祉,他无惧艰险、昂首登攀。汶川地震后,行知教师周大根主动请缨参加“省抗震救灾心理援助队”,1个月内面谈咨询40余人,短信咨询40余人,给15个班、840余人次讲授灾后心理辅导课,制定《青川中学心理援助方案》。今年6月下旬,连日的降雨使兰溪兰江水位告急,洪峰到来当晚,我院党委书记章剑锋迅速组织动员,连夜谋划奔赴兰溪抗洪抢险工作事项,第二天由我院党员教工、青年教工组成的突击队奔赴兰溪上华街道北侧堤坝,执行抗洪抢险任务。他们用不屈的信念书写共产党人迎难而上、不惧艰险的忠诚。
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担当更是一种激励、一种鼓舞。在行知学院,党员服务文化代代相传、深深扎根、枝繁叶茂。18载办学,3位省市杰出青年,9位学生作家,4万师生,5年爱心接力建起云南腾冲芒棒乡行知希望小学。行知学院从来就不缺这么一群人,以前不缺,现在不缺,将来也不会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员站出来、有担当,社会才会天清气朗、正能量充盈。行知学院900余名党员只是全国8700万党员中的一滴水滴,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却是全体党员忠于人民、勇担重任的时代精神!
广大党员要站在时代舞台的中央,发出好声音,释放正能量,创造新业绩!
奋斗的青春因担当而壮丽!
(邢梦华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