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识课程开班,选报人数达800多

思政教育“磨亮”青年底色:你上课,我上心

《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识课程开班,人数高达800多

思政教育磨亮青年底色:你上课,我上心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高校师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之际,我校迅速响应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下的重要成果,对思政工作与落实课堂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开设通识课程《习近平法治思想》。

出乎意料的是,这门课程选报的学生人数高达800多人。与此同时,学校的思政课堂也在悄然改变,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把“第二课堂”建设成为“第一课堂”。

 

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识课,人数高达800多人

    进场才几分钟,可容纳近九百人的上下两层剧院就已坐得满满当当。来为学生授课的徐祥民教授上课风趣又不失严谨,时时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

    “我们把‘制度’的‘制’称为‘刀制’,把‘法治’的‘治’称为‘水治’,十九大报告中提现的是两者结合的运用,但更多的是强调‘水治’。习总书记有着丰富的思想,其中的核心就是水治……”徐祥民教授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来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体系及体系的构成三个部分深入讲解。

听完第一节课,浙商大金融学院的学生小赵说,“法治思想贯穿国家体制始终,不管哪一个学科学习这门课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并得到不小的收获。老师说的通俗易懂,让我们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也深刻认识到了法治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处长厉小军说到开课的初衷表示,“这对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十九大精神来说是非常及时和必要,当初面向学生选课的时候,学生都十分积极踊跃,这门课受到了全校学生的喜爱,一般通识课人数大多控制在一百人,而打破常规开设八百多人的大课堂形式在浙商大还是第一次,这里我也要为我们商大学生的积极与热情点个赞!”

 

95后的活跃思政课堂,很接地气

“理论”、“必修”、“考前背诵”,一提到思想政治课,想必许多大学生会联想到这些词语,这些也是大学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但是,如今走进今天的大学思政课堂,这样的刻板印象正在悄然改变。

走进浙江工商大学的课堂,老师正和学生欣赏的是《中华诗词之美》和《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课堂上,大多是95后”的身影,这是一堂大一新生的思政课。

“中华诗词之美,美在它表达的壮观和豪气。”国歌响起,同学们精神饱满地在音乐中欣赏诗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学生小吴说,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俯看周围的山峰,都觉得在自己的脚下的感觉我也体会过。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金一斌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育人的理念抓教学,以文化的思维抓管理,以人文的精神抓服务,将价值引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管理服务各环节,通过“八个坚持、八个融入”,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

“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国史、了解世界,争创时代先锋,实现青春梦想。” 金一斌说,学校这样的教学空间,不但让思政课教师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也吸引了不少学生加入。

在本学期,浙江工商大学引进优质课程《中华诗词之美》、《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人生·人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解读》、《在历史坐标上解析日本》、《中国看世界之加拿大篇》、《军事理论》课等7门课,选课人数约5000人。

于希勇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他就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方言的形式学习和解读了十九大报告。学生们用自己的方言轮流诵读一小段报告内容,在各地方言中感受不一样的文化韵味,直呼“方言”课堂很接地气,同时,也给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如今的年轻人不是没有想法,而是需要机会。在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金一斌看来,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不能再“墨守成规” ,党的十九大精神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开放,教师发展。

 

“第二课堂”建设成为“第一课堂”

如今的思政课,早已经不局限于“一间教室”“45分钟讲授”这样的“套路”,在常规的思政课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形式。开设线下讲堂,将思政教育与学生心理、求职就业相关联,充分鼓励多背景、多学科教师参与……多种多样的形式也成为改革思政教育的助推器。

对于浙江工商大学这样培养商科人才的大学来说,思政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培养的学生有一大部分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必须好。”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金一斌说,“学校重视思政教育,比如今年学校还开设博雅讲堂,先后邀请了10名专家学者先后进校开讲,让思政渗透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当中。”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勇教授带来《五四新文化的经典意义》的讲座,中国艺术研究院孙佳山先生以红色电影为专题开展《小鲜肉的粉丝文化与主旋律的未来》和前几天刚刚走进浙商大带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讲座的于丹教授等。

截止目前,全校受益面达4000余人。通过打造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第二课堂”建设成为 “第一课堂”,是落实课堂思政的有效途径。

为了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思政教学改革,参加思政实践,浙江工商大学将《“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理论知识竞赛》由院级升为校级,扩大影响力与参与面,为晋升为省级学科竞赛奠定基础。截至目前全校共举办《“卡尔•马克思杯”思政理论知识竞赛》共八届,近三年参与人数约10000余人。

将更多元素融入思政教育,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成果。在浙江工商大学,课内、课外、课程等多种形式为思政教学入脑入心。“思想是需要扎根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浙江工商大学学生万甜说,“思政课不仅仅是理论,让我学到了更深刻的实践知识,我要把个人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这事关乎个人,也关乎民族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