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精覃思 不忘初心

——访杰出校友俞德超博士

俞德超,我校经济林专业86届毕业生,中国科学院分子遗传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UCSF)博士后。他是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2013年当选“国家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海归人才”,2014年当选“2014创新中国十大年度人物”,2015年当选中国“最美科技人员”。在美国学习工作13年,是国际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开发抗肿瘤药物新领域——肿瘤病毒疗法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拥有61项专利的发明(38项为美国专利),是国内唯一发明两个国家一类新药并促成新药开发上市的中国科学家。20118月创办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裁。

 

“母校的求学生涯,是我日后学习的基础”

 

1982年,来自农村的俞德超走出天台山,结束了18岁以前砍柴放牛的生活,在浙江林学院(现浙江农林大学)开启了一段求知求学之路,开始了本科学习的探索求知之旅。

  在校期间,俞德超作为经济林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到天目山或者诸暨深山实践学习,一进山就要停驻几个礼拜。虽然条件艰苦,俞德超却收获了很多乐趣。“我出身农村,18岁读大学以前每天都是砍柴放牛,大学的进山实践中,让我真正明白了,如何从自然中获取知识。”正是因为长期实践学习,锻炼了俞德超不同于常人的坚持和刻苦钻研精神。俞德超坦言,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最基础的、最让他受益的就是在母校的实践活动,那是一段“透支”的岁月,但是自己一点也不觉得辛苦。本科时的实践学习,不止锻炼了俞德超艰苦奋斗的精神,也给了他一副健康的身板。“我的身体状态比身边所有人都要好。这都来源于在母校时的锻炼。虽然现在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我还是认为,大学期间的锻炼奠定了我良好体格的基础。最优秀的人不仅智商高,而且体魄健全”俞德超如是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体魄是培养有活力的灵魂的基础,在母校学习期间得到的锻炼令他一生受用。

  本科期间,俞德超最感兴趣的课程就是化学,因为化学与他现在所从事的制药工作是密切相关的。俞德超说“我后来所学的分子遗传、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学科的很多内容都基于我在本科期间学习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我至今还记得老师当时教的课。”谈及大学时期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俞德超表示,自己当时的班主任汪士华老师是自己最想要感谢的人。“上学期间,他经常对我给予很多鼓励与肯定。他的鼓励与肯定使当时普通的我很受鼓舞。他的鼓励式教育对我之后的成长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人的一生当中,自信的获得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在走上社会还是创业创新中。班主任是我们的标杆榜样,我们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

  “在母校的求学生涯,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这是我日后学习的基础。在我看来,本科阶段的学习是学知识的基础。未来你可以改变专业,但是在本科期间你学到的知识会在你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俞德超说。

 

“创新是一种出发,更是一种崭新的开始”

 

  他喜欢出发,也一直在出发,他的创新一直在路上。俞德超是国际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开发抗肿瘤药物新领域——肿瘤病毒疗法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拥有61项专利的发明(38项为美国专利),是国内唯一发明两个国家一类新药并促成新药开发上市的中国科学家。他发明的全球首个溶瘤免疫治疗类抗肿瘤新药“安柯瑞”,开创了人类用病毒治疗肿瘤的先河;他研发的“康柏西普”改变了我国眼底病致盲患者无药可治的历史。

2015年,俞德超应科技部邀请,参加了在美国国务院召开的“第六次中美创新对话”并在大会上发表演讲,这是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一部分。经过不断的努力,俞德超领头的信达生物的创新成果成功入选2015年度“中国医药与生物技术十大进展”,并于20166月作为“十二五”重大成果受邀参加由中组部、科技部等15个部委组织的国家“十二五”创新成就展,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20171月,俞德超博士荣获由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科学技术部等八部委共同评选的国家“2016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同时获奖的还有“长征五号”和“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研制团队等。

在俞德超看来,创新就是搞清楚社会现有行业的水深水浅,如果比现有的社会水平更深入,那就是创新。所有成功企业都是基于创新的,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创新是很实际的事,那么,一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对所从事的工作精通,才能做好工作做好创新。精通代表的就是创新中的实际能力。在研制新药的过程里,他加强企业创新药的基础科研,也成功做到使新药能有一个促进创新的审评环境。俞德超利用全球资本来促进创新,利用国际化的人才,他团队中22位核心成员都拥有丰富的国际高端生物药开发经验,利用平台国际化,立足全球创新,将知识产权通过创新转化为生产力。

俞德超开发、生产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高端生物药。经过不断创新,他的公司已获得全球知名创投高达4.9亿美元的投资,形成了利用全球资本支持创新的新格局。俞德超说:“创新是一种出发,更是一种崭新的开始。”

 

“回到祖国,让百姓能用上高端的生物药”

 

  作为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后,俞德超一直表现不俗。1996年,经过长期研究实验,俞德超首次成功在贾滴虫中建立起基因表达系统。这一成果当时在美国学术界引起轰动。俞德超曾在知名的美国Calydon生物制药公司任普通的研发人员,两年后便晋升为主管新药研发副总裁。在这期间他拿到了去哈佛大学任教的邀请。

  然而,在他的心中一直就有“为中国老百姓做点什么”的愿望,他最终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待遇条件,回国创业。俞德超说:“不单是在我老家农村,乃至全中国,生物药方面都比较匮乏和落后。经常可以听到国内患者因为买不到或买不起进口生物药而得不到及时医治的消息,这刺激了从浙江农村走出来的我,中国的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用上价廉物美的高端生物药?所以我回到祖国,我最为期望的就是开发出让老百姓都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

  2011年,俞德超在江苏成立了信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他坦言:“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但只要想到我们所做的工作能直接帮助到很多需要的人,我便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俞德超的公司名称“信达”取义于《论语》“始于信,成于达”。他说“信”不是简单的诚信和信誉,更多包含的是对百姓生命负责的意义。创业做企业,不单是企业和员工之间要有“信”,这种“信”可以上升为一种对有所需要的所有人的承诺,这个承诺,对于我们做药的人,就是开发出来的药能够切实帮助到病人。俞德超给自己企业的命名和“为老百姓早日用上物美价廉的高端生物药”的使命是联系在一起的。而“达”就是有目标就一定要去做,努力对百姓负责任。

 俞德超说:“一直到今天,我仍不觉得我算成功,我一直在创业中。”关于大学生创业,俞德超也给出了很有价值的指导:“现在国家和学校大力支持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指导创业经费等等,大学生都可以去试着创业,只要不影响学习,都是宝贵的经验。就像我大学里的实践,虽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但是有了出发点,在大学生活里锻炼自己,就是很好的事情。”

 近日,俞德超正式聘任为浙江农林大学校外创业导师。在浙江农林大学创业讲坛上,他如是给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创业心得:“选择创业,你们就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努力去坚持所选择的道路。天下无难事,只要你努力去做,总是能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