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浙学文献馆、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开馆

收藏元明以来民间文书近10万件,是国内外收藏浙江契约文书最多的机构

  本报讯(记者 朱慧 张贾钦云 实习记者 王青)11月10日,我校浙学文献馆、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开馆,两馆收藏元明以来民间文书近10万件,是国内外收藏浙江契约文书最多的机构。


  省社科联主席蒋承勇、校党委书记蒋国俊、省社科联副主席邵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殷梦霞、浙江图书馆馆长徐晓军、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家范、浙江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梅新林等出席开馆仪式,人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张涌泉主持仪式。


  蒋国俊简要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以及在浙学研究、“两浙”文献整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蒋国俊指出,浙学是中华文化中光辉的浙江篇章,浙学的传承与研究离不开丰厚的文献资料。今后,学校将重点打造浙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等一批高端平台,全力推动浙学研究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浙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高地,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邵清强调了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浙学发展史,并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学科建设尤其是“浙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他指出,浙江古文献在人文学科的多个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推动浙学发展和形成浙江独特的文化品牌有着重要意义。他希望借此契机扩大浙江民间文书文献研究的影响力,促成新的人才高地、学科亮点与学术增长点,形成浙江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蒋承勇、蒋国俊为浙学文献馆揭牌。


  王家范、张涌泉为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揭牌。


  揭牌仪式后还举行了浙学高峰论坛。王家范教授、中国社科院栾成显研究员、北京大学赵世瑜教授、梅新林教授、复旦大学傅杰教授等五位专家学者分别以“再现老百姓的生活史”“鱼鳞册的遗存与研究价值”“地方民间文献与区域史如何走向世界”“浙江文脉与浙学精神”“《章太炎全集》的编纂意义与编纂得失”为题先后发表了各自观点。


  据悉,此次开馆的浙学文献馆、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是在我校浙学研究院基础上成立的。2015年,我校成立国内首家浙学研究院,围绕浙学研究、两浙文化、文献整理、数据库建设,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推出《重修金华丛书》《衢州丛书》《义乌丛书》《宁海丛书》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馆藏民间文书,地域上以现今的浙江中部、南部地区为主,自元代泰定四年(1327)起,一直延续到建国初年,时间跨度近600年。馆藏文书以土地契约、鱼鳞图册、诉状等为主,内容涉及当时经济活动的买卖、典当、借贷、雇佣等民间生活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