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猎人: 无奈或欣喜, 我将以何致你?



  2016年底以来,国内的共享单车市场持续升温。共享单车在给市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导致车辆乱停占道的现象普遍,个别用户私藏单车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些市民自发地成为“单车猎人”,利用业余时间寻找并举报违规停放的单车,维护了城市道路的秩序。
  对于“单车猎人”的出没,有人因为看见了公民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倍感欣慰;也有的人看见了“猎人”出没下执法机关的力不从心,垂头叹息。无奈或欣喜,我将以何致你,“单车猎人”?
  “猎人”群体的自发出击,是公民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一种社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猎人走街串巷,寻找违规的单车,分享举报的情报,甚至组成了猎人的部落。相反,他们所面对的猎物,却零散地、不成体系地分散在各个角落伺机而动。猎人的统一和猎物的零散形成鲜明对比,其原因不言而喻。不会有人为了三两辆单车而组成猎物的部落,但猎人的行动依旧艰难。在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面前,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位者,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是浩瀚的意识形态和思维习惯。从一个短期的尺度来看,他们对着虚空扔出绳套,而那绳套,冷冷地挂在制度之锁上,且这制度还包容着忽高忽低飘忽不定的总体素质。然而,“单车猎人”只是社会生态中的“动
物”,法律与规则才应该是“动物”之外的“猎人”。“单车猎人”看似主动的出击,恰恰是在法律这位“猎人”缺位的情况下迫于无奈的被动之举。
  动物园却不似那城市天地,不会无端生出单车猎人来。动物园是人类圈养动物的一方场所。人类自然要创造规则给观赏者,以免观赏着的动物一瞬露出了爪牙,从前的猎人反而变了猎物。近半年来频繁发生的“虎口危机”,或是游客不顾劝阻在危险区下车,抑或是为了逃票误入虎山,无一不是社会生态对于人们违反规则的报复。即便如此,在位于大兴的野生动物园自驾区白虎区,还偏有人下了车。因为细节尚不明晰,所以唐突的结论也是一种武断。但大体而言,破坏了规则的人也要承担起这规则下的后果。损坏或私占公共单车还能举报再修理规范,但这类“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偏执所担的风险,实在是举报无门了。
  规则保护着猎人,也保护着猎物。单车猎人部落的被迫组成、动物园里接二连三的惨案,触动着社会敏感的神经。面对规则一次次的触礁,我们该认识到,在对于某些
似乎无关紧要的社会问题下面,规则并不牢固,相应的,猎人也就打不疼猎物。
  如此看来,“猎人”群体的公民自觉于社会生态无疑是可喜的,但“猎人”出没背后法律的力不从心却又折射出社会最深沉的无奈—— —法制大环境的缺失。法律与秩序的道路依旧任重道远,无奈中常怀欣慰,或许正是最合适的心态。毕竟,无奈总能教人永远负重前行。而欣慰,则令人永远心怀生机。史量才学生记者中心 许同锴 张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