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的世界与世界的本草

香港浸会大学赵中振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专题讲座侧记

“有谁看过《本草纲目》?”“有谁能讲出关于草本的三本书籍?”“青蒿素是从哪种植物提取出来的?”……

12月5日下午,我校学生活动中心气氛异常热烈,一阵阵掌声伴随着欢笑声不时从里面传来,偌大的会场内竟座无虚席,会场的后排和两侧站满了许多因晚来一步而找不到座位的师生们。咦,这么火爆的场面,究竟是谁在这儿作讲座呢?

他的名字叫:赵中振。

这个名字对于大家或许稍显陌生,但是《本草中国》——这部关于围绕“感动生命的奥义”宏大主题,以“中国非物质遗产中药炮制技术及中药传统制剂方法传承人”为灵魂展开,引领观众走入神秘传奇的中药世界的纪录片可谓是最近网上的热播剧,这部整部片子只有六集的纪录片在豆瓣评分高达8.5分,看过的观众们无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赵中振教授,正是作为学术顾问全程参与了《本草中国》整部片子的制作。

“我和宁波其实有着很深的渊源……”刚开讲,赵中振教授就与大家讲述了自己与宁波这座城市的种种缘分。原来,赵中振教授与著名的宁波药学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屠呦呦曾经是同事,两人很早以前就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一起工作。一直到1998年,赵中振才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去了香港。简单的一番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他与台下师生们的距离。

何为本草?何为“经”“典”?《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书?赵中振教授以这几个问题为切入点,以“本草的世界”和“世界的本草”为两大主题,以其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案例、渊博的知识,牢牢地吸引住了在场聆听讲座师生们的注意力,带领他们在广阔的“本草世界”中尽情遨游。

“中医药在海内外有着广泛深厚的影响、顽强的生命力。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中医药。”在讲到“行天下探岐黄”部分时,借助幻灯片的播放,赵中振教授向在座师生们形象地展示了他在早年周游世界各国,探寻研究各国本土特色的药材的丰富经历,“大中华区是中药面向世界的视窗与通道,海外五千万华人是中医药向世界推广的民众基础。”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国家,一批批成果,一段段经历……赵教授充满感情地向观众们娓娓道来自己这些年“行天下探岐黄”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得在座师生们沉浸于“世界的本草”中不能自拔。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听得现场师生们如痴如醉、意犹未尽。在最后的互动环节,赵中振教授的“有奖问答”充分调动起了在座师生们的热情,大家纷纷举手,踊跃发言,会场热烈的气氛再一次达到了顶点。


        赵中振简历: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生药学家、药用植物、中药、方剂、中国医学史及中药鉴定专家。曾任日本星火产业汉方研究中心研究员,哈佛大学医学院欧莎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兼任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药顾问、美国草药典委员会委员、美国药典会传统医药顾问、欧盟中医药项目专家、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香港卫生署中医药荣誉顾问、香港中药标准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当代药用植物典》(中英文版)、《中药显微鉴别图谱》(中英文版)、《中振说本草》(中英文版)、《中药材鉴定图典》(中英文版)、《香港容易混淆中药》(中英文版)、《百方图解》《百药图解》系列丛书等专著。据了解,2011年,赵中振在香港创立本草读书会;2014年,在香港倡议启动了《本草文化工程》。自2012年开始,他连续五年每月在《大公报》上开设一个专版《读本草说中药》、《行天下探岐黄》,此后出版《本草的世界》。2016年在中央电视台开设20集《中振说本草》在线讲座。先后与健康卫视合作,主创参与制作了《从艾说起》、《寻找野山参》、《李时珍像》等节目的制作,还作为学术顾问参与《大道本草》、《本草中国》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