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学院鼓励学生实践创新以“多元化学习成果”替代毕业论文


  □通讯员 杜晓哲眼下,各高校的大四应届毕业生都在忙着写论文,而我校瓯江学院大四市场营销专业的刘秀峰却忙着怎样去开拓市场,推广自己的产品。这正是得益于学院推出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替代管理办法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激励细则。
  学生创业实践的“催化剂”
  就在前不久举行的瓯江学院2017届毕业设计(论文)替代作品答辩评审会上,刘秀峰的创业实践报告《黄金穗业———我的“村长”之旅》通过了答辩委员会的认定,可以替代毕业论文。而刘秀峰此前也曾凭借该作品参加第六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举获得创业组一等奖和“2014年度浙江省最佳创业规划之星”。
  2013年刚入学,来自湖北襄阳的刘秀峰就有一个“村长梦。带着这个梦想,他带领班级同学打造了“大学生第一村”。这个班集体与行政村进行结对学习,并模仿村集体的做法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团日活动,同时通过公益助农等形式帮助农民通过淘宝、微信等多渠道售卖农产品,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
  如今,刘秀峰还从“大学第一村”的经验中得到启发,成立了温州爱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只要用户下载“爱驴代步”APP即可租用附近的电动车,到达目的地后也无需停在固定的停车点,可随停随走,以解决社区、校区、景区最后5公里的出行难题。目前该项目已经得到种子轮融资200万,著名的电动车生产企业新日集团也入股300万。
  虽然创业已经逐步走上正轨,可是到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刘秀峰陷入了毕业论文要占据大量创业时间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创业项目的纠结中。此时,他得知学校出台了毕业论文替代政策,便进行了尝试。
  “对于我们应届毕业生来说,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不仅是个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毕业论文有了其他替代方式,确实节省了我不少精力。现在我只要一门心思做好我的项目开发就可以了。”刘秀峰说,接下来他还将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也希望自己的创业项目能够反哺学院,招聘更多的在校生来公司兼职。
  发挥学生专长的“利器”
  无独有偶,瓯江学院13法学二班杨泽军、13应用统计学二班魏佳军等同学凭借在全省学科竞赛获奖的成绩和答辩结果,也顺利申请替代了毕业论文;而14汉语言文学一班的高晨雨,虽然才上大三,也凭借其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计划项目,创作长篇小说《百代逆旅录》成功申请替代了毕业论文,目前小说第一卷已完成,共二十三万字,由此她将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第二卷的创作当中去。
  根据2011年出台的《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替代管理办法(试行)》,学生可以用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成果、科技创新、专利、著作、设计作品、个人公开发表的论文等替代传统的毕业论文。此外还包括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为优秀的项目。经学生本人申请,学院审核通过后,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评判毕业设计的成绩,获得教学培养计划中毕业设计相应学分数。
  瓯江学院教务部的陈艳乐老师表示:“学院推出该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实践、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此外,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撰写、完成往往是集中在临毕业前的几个月,允许替代后,这项学习任务可以贯穿大学阶段全程,这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目标,发挥自己的专长。”
  据悉,瓯江学院一直以来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先后推出了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计划项目、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替代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项目等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的规定和办法。而自毕业设计(论文)替代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先后有几十位学生通过了申请并顺利完成了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