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走进心灵 让红色精神永驻

    革命年代,信仰凝聚人心,心之所向,行之所向,多少次国家处于危难之中,终被革命先辈坚定的信仰所挽救。和平年代,信仰约束欲望,让我们在为人处事中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追随美德的心意。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近日,浙江海洋大学党委出台了《浙江海洋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三十三法》,其中一法就是由党委宣传部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各二级学院、部门配合实施的“红色故事会”。

坚持初心 打造独特故事会

    “你们知道今年十九大会议的第一个环节是什么吗?全体起立,为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这个环节绝对是史无前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童航良告诉记者,“我觉得这恰好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著名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初心,始也。当被问到开展红色故事会系列活动的原因时,童航良表示,是为了“不忘初心”。他解释道,作为后辈的我们,一路走来,应正确认识历史,认识到前人的辛苦付出和所创造的一切,认识到国家不断强大带给我们的优势与便利,认识到没有前辈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

    所以,红色故事会的内容大多是革命时期的历史,着力把革命史上最经典、最感人的故事讲述出来。不忘初心,一切向前走,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11月27日晚6点,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座无虚席,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早就在等待着故事会的开场。故事会的形式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也是新鲜的。等待间隙,有同学轻声地交谈着大屏幕上显示的主题“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也有同学尽可能地调用已有知识来回忆图片上的一位位伟人和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故事。

    6点30分,主讲教师丁以德博士准时开讲。不同以往,丁以德讲述的不是促成国共合作的著名事件,也不是在国共合作过程中作用显著的历史人物。他独辟蹊径,讲述着国共合作中的具体细节,那些细小到几乎被我们忽略却又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事件:他讲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的困境;他讲共产党早期发展相对缓慢的现实困难;他讲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率先提出两党合作并极力促成此事。

    同学们安静地倾听着,这些真实而又鲜为人知的故事成功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一个好的故事应该是直击心灵的,这样在叙述者讲完之后,它才能得以在聆听者的生活中延续下去。

    童航良表示:“我们不希望把红色故事会办成一个强迫性的讲座”。然而,要把红色故事讲得像武侠小说一样抓住人心是困难的。一方面,要保证红色故事的真实性,不能为了吸引人而编造一些虚假的情节;另一方面,主讲老师应尽量选取一些在公开报刊杂志上不常见的内容,即挖掘历史洪流里更细节化的东西。童航良表示,这样的要求对于主讲教师来说是很高的,“传道者自己要先明道、信道”,教师首先要自己把握真实的细节,然后再将其整理传授给学生。

    说到这里,童航良不由自主地夸起了主讲教师丁以德:“丁博士在这方面研究比较深,他原来接触过相关史料。记得有一次学院教师外出重走红色之路,在嘉兴红船上,他给我们讲述有关俞秀松的故事,讲他的家庭身世、爱人、生死等等。我们平常只知道俞秀松是一名早期革命活动家,却不知道围绕在这个人物身上的具体事件,丁博士这样的讲述一下子就提起了我们的兴趣,我希望红色故事会也有这样的效果。”

    据记者了解,红色故事会正在筹备和完善阶段,现初步决定每月一期,每个月都会有一段红色故事分享给同学们。第一期主题是“赴法勤工俭学与中共核心领导层”,第二期主题为“陈、马(陈独秀、马林)关系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接下来还有“南昌起义的来龙去脉”、“井冈山会师是如何实现的?”等主题,目前已有十一个选题。

    童航良强调,我们打算将红色故事会作为一个品牌栏目呈现出来,即系列讲座。他形象地举个例子:“看过中央电视台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吗?我们的故事会会参考这样的模式,保证各期之间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此外,童航良还透露,以后可能会扩展学院外的资源,总之会把红色故事会作为传统节目一直做下去。

    红色故事会欢迎学校所有师生参加,好的活动策划离不开好的宣传,童航良表示,日后会加强红色故事会在线上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主讲老师的名人效应,同时从第三期开始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大家的建议和要求,真正做到让同学们自己愿意来听,喜欢来听。

结合学生实际 将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自辛亥革命以来,为争取国家的解放独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死而后已。这是一段伟大的历史,是一段必须铭记的历史。红色故事会便是在向我们讲诉这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

    主讲教师丁以德表示,前两期故事会都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我不希望同学们是一个个被动的倾听者,而希望他们是主动参与者。”为了能够使同学们更好地加入到故事会中来,学院特地安排了互动交流环节,在一问一答中完善对历史的认知。童航良表示:“单纯的故事讲述很容易使讲座变成一种说教,这种单向的交流中,听者会不入脑、不入心。有互动必然要求同学们主动去理解故事里面所蕴含的道理,或者通过思考提出问题。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现场的听众能真正投入进去。”童航良还告诉我们,明年可能会设置形式更加活泼的互动环节,增强同学们参与的兴趣。

    回顾两次讲座,丁以德表示:“每一次讲座也会使主讲老师有所收获,我尝试着将新的一些学术研究观点融进故事和内容中去,在安排好故事内容的同时,增加一些学理性内容,当然这需要不断探索将二者结合起来。”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与创造力的群体,更应该为传播红色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谈到我校学生在故事会中的角色扮演,童航良也对大家寄予了一定的期望。他指出,红色故事会作为我校落实思政课和思政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他希望,我们的学生不要做一个被动的倾听者,而是要通过倾听引起共鸣,成为一个主动的传播者,真正把思政课讲活,使思政课入心入脑。他表示:“有机会的话,会组织学生来讲红色故事。”

    童航良对红色故事会的未来充满希望,他认为,虽然通过一两次的讲座来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不现实的,但真实的、令人热血澎湃的故事总会让聆听者收获感动,这也是一种成功。

    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让我们的灵魂重回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与无数的仁人志士们重走一遍革命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