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水院后勤人 哪双手感动了你




5月1日,这个以劳动为名的节日,使得五月的第一天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时间刻度,而是成为追寻劳动价值、思考劳动意义的重要节点。在这充满劳作气息的五月,我们把镜头对向了那一双双因劳动而布满厚茧的双手,致敬水院后勤人,致敬劳动者,致敬平日里每一份坚守。
劳动者:施伯良
这是一双维修工的手。无论冬夏,在长长的巷道上,总有一个推着维修车踽踽而行的身影。淳朴的面庞,粗糙的双手,他,就是维修工施伯良,在这份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干了13年。每天早上7点,他都会早早来到学校,接到报修申请,他会第一时间上门排除故障,有时甚至连午饭都来不及吃。他爬高登梯钻洞;深夜电力抢修,凌晨紧急施工,顶着严寒酷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每时每刻,每个角落,小到一盏灯、一个阀门、一把门锁,大到一部电梯、一个系统、一栋楼宇,都有他的辛勤劳作……
劳动者:顾志炎
这是一双食堂厨师的手。已过花甲之年的顾师傅摊开双手,被火烤去一层皮的手掌诉说着艰辛,他却轻描淡写地说:“这都没什么,像我从事餐饮工作快40年的人,烧好饭菜几乎是我的习惯了。”当校园还笼罩在一片浓郁的黑暗中时,食堂后厨却早早亮起了灯,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把自己的感情揉进面里,“看着来就餐的学生,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吃好了,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大厨们异口同声。
温暖的食物总是能使人想起远方的家乡;热腾腾的米粥、豆浆、馒头,让大家吃出了水院的味道,吃出了家的味道。
61岁劳动者:余末连
这是一双保洁员的手。一双黑色的布鞋,上身穿着整洁的工作服,低头一直在默默地清扫着厕所,汗水从余末连大姐已不再年轻的脸庞划过……15年的时光奉献给了这个校园,多少次帮助学生从满是粪便的厕所里捡起手机,多少次帮学生从楼宇下捡起棉被送回,多少次在尘土中清扫出一间间干净的房间。她笑着说:“作为一名保洁员,我不允许自己的卫生区域出现一点脏乱。”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以这种高度的责任感来对待保洁工作,在公寓楼,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同学们也总是会不自觉地求助她,她也会尽所能地给予帮助。
62岁劳动者:郭志刚
这是一双班车司机的手。“驾驶工作就是36524,就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郭志刚说,虽然听着像是调侃,却生动描述出了后勤驾驶员的工作状态。在他们心中,安全无小事,他们肩负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11年无安全责任事故的郭师傅自豪地说:“没消息对我们驾驶员来说就是好消息。”
平平安安地把师生从校园送回家,又从家接回校园,往往返返,周而复始。紧握方向盘的手就是掌握安全的手,他们就像空气一般,平时感觉不到,但如此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