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谋划 育特色 以评促建
今年学校将迎来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申报成功对学校本科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受学生家长、社会的高度关注。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是对我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是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成立了学士学位授予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确保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评审。升本四年来,学校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培育办学特色,各项事业取得长效发展。
谋篇布局,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学校升本,离不开“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学校建本,离不开宏伟蓝图的科学规划。2014年7月暑期工作会议,学校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从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了学校发展蓝图;2016年7月,学校编制出台了“十三五”发展规划,形成了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全面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10月份,学校又研究制定《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应用技术型本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学校发展谋篇布局,统筹引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12月,学校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水利部共建高校;2015年2月,学校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5年7月,学校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
突出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水”为名,鲜明的“水特色”为人才培养增辉添彩。学校将“水文化”特色与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相结合,并借鉴OBE理念,创新提出了SWH-CDIO-E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专业硬技能的同时,注重“水利精神”为核心的软技能培养;学校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形成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循环机制。学校重视水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开展水文化教育,构建了“水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模式、融入课堂教学体系和融入学生第二课堂的“三融”水文化教育体系。
特色办学为学校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学校积极发挥浙江水文化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今年3月又被评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弘扬水文化,培育水利人”被评为浙江省高校首批校园文化品牌。《应用技术型人才软硬技能并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16年浙江省高教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技能竞赛奖503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0项,学生主持和参与的发明专利25项。
立足行业,打造水利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依托水利,服务水利,广泛开展社会人才需求调研活动,准确把握并及时研究基层水利单位及重点产业人才供需情况,根据社会需求合理有效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实践能力较强、具有水利情怀的应用型人才。学校重视发挥水利学科优势,鼓励师生积极投身“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参与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投资及协调机制研究、浙江省杭嘉湖圩区防洪减灾能力评估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同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当中,以科研和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更好地推动了水利人才的培养。
学校紧跟浙江水利事业发展,立足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发展需求,积极“送教下基层”开展各类培训,同时,组织开展水利系统员工学历教育和技能等级培训、鉴定、考评等各类继续教育工作。过去五年,学校开展水利从业人员岗位和技术培训超过2.6万人次,不断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有力提升了水利在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宣传部 裴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