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对学生的关爱不能“毕业”
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学院教授生鸿飞,过去20年一直为毕业生拍摄创意毕业照,从未间断。“为什么坚持20余年为学生拍毕业照?”“师生情深!”生鸿飞的回答铿锵有力。(据《中国教育报》)
每到毕业季,毕业生都是大学校园里当之无愧的主角。拍毕业照、举行毕业典礼……对学校而言,通过具有感染力和仪式感的活动,以集体意象的形式传送“学校情”,本身即为大学教育之应有内容。而作为承载大学精神的生动个体,教师恰恰是连接毕业生与母校的最直接的桥梁。生鸿飞教授将个人爱好与关爱学生结合,为每届毕业生送上别样“毕业礼物”的做法,值得赞扬。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重要职能与任务,对这些职能的理解不可狭隘短视。学生毕业,只是意味着大学阶段学习的结束,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人生磨砺才刚刚开始。高校应继续维系与他们的关系,多给他们关心与帮助,多影响他们的认知与成长,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与层面上的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学生毕业了,对学生的关爱不能“毕业”。毕业,意味着结束,也意味着开始。在校生变成了新校友,新一届校友工作由此启动。所以不妨把毕业典礼办成校友工作的“开幕式”,除了祝贺学生毕业、送上未来发展的殷切期待外,还应有母校和新校友们今后联络相会的“约定”。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贴心的服务最能留人心。就像杭电今年的毕业生工作,学生毕业离校,校园卡不注销,而是自动转成校友卡,学生可以随时回来凭卡借书、在食堂吃饭,或是参加相关活动,很容易让学生感觉自己还是母校的一分子。如此办学,方显博大雍容,也更能增强学生对母校的精神依归。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尊师重道,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高校教师在学生毕业后,也应将他们视为出去历练的孩子。过去为方便工作联系、专业指导创建的微信群,可以自动转为校友群,以前是发布通知、传达任务,现在是提供母校的即时讯息;以前是与学生谈论专业问题,现在是告知做人做事的准则。母校有何重大活动,获得了怎样的发展成就……与毕业生紧密相连的教师,就成了母校与校友、与社会沟通的最佳纽带。
教师关爱毕业生,其实是校友工作的精髓所在。很多高校常常羡慕一些顶尖名校校友动辄捐巨款给母校,却不知这些学校的校友工作做得也好。而许多对母校感情深厚的毕业生,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在校时接触最多、毕业后还在联系的老师们。校友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何不将这方面工作的核心理念转换到教师和毕业生的情感维系上来?
学生毕业了,对学生的关爱不能“毕业”。生鸿飞老师抽出一周时间为学生拍毕业照,他的关爱校友工作早已起步。学校何妨把毕业季当成校友工作的启动季,多从制度机制上搭建学校与校友有效联络沟通的桥梁,多让老师们揿下校友工作的“启动按钮”,将对学生(校友)的关爱坚持和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