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授研发米其林星级煮饭神器







  电饭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种小家电,近年来,日本小家电尤其是电饭煲慢慢成为国人抢购的热销商品。我校的彭伟教授在国人到日本疯狂扫货电饭煲的时候,出于便捷生活、便于操作的目的,完成了一项从零到一的发明创造——无人炊·饭宝。这是一项承载着41项专利的发明,是对传统电饭煲的革命性颠覆。在3月9日举行的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家电展上,首次亮相便收获无数好评。
  开幕第一天,无人炊就凭借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外表、四大创新技术、实用方便的功能的饭宝吸引了很高的人气。著名的日本“煮饭仙人”村嶋孟先生来到了无人炊的展台,品尝了由饭宝现场蒸出来的米饭,并给出了高度评价。压力IH电饭煲发明人、前三洋电饭煲事业部开发部部长内藤毅,也前来参观了无人炊的展台。
  说起无人炊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呢?发明者我校机械学院教授彭伟说,“早在1994年我就用日本电饭煲。在当时,相比起国产品牌的电饭煲,日产商品科技含量更高——一般的电饭煲是通过内胆底部的一块电热铁进行加热的,容易造成加热不均匀;日本IH立体电磁加热技术可以实现全方位立体均匀加热方式,并且可以精确地控制热量满足不同烹饪方式的需求。”而且,日本品牌都有其高端产品,在新科技研发上更具政策优势,容易使消费者产生信赖感。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倾向于用买国产高端产品的价格购买日本中端产品。
  然而彭伟教授对日本电饭煲的操作体验并不满意,他发现米在水里浸泡时间太长会影响口感,保温时间太长也会影响口感。这样就自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水和米能够在最合适的时刻自动放入内胆做饭就好了!
  2006年,彭伟教授在美国交流时接触到了免洗米,又从留日归来的朋友口中听说日本已经有了“精米机”,两种产品都免去了做饭中淘米这一环节。对新事物的接触促使彭伟教授启动了对大米加工、保鲜、营养的调研。结果发现,国人淘米的习惯是千百年来传统大米加工方法所赐。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大米加工生产线中的去石、磁选、风筛、色选、抛光以及真空包装等工艺技术早已将淘米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事实上,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老百姓早已习惯了用“免淘米”做饭。这一结果启发了他:清洁大米并非必须用水淘洗。抛弃用水淘米的固有思维后,一个自动进米进水的电饭煲创意便水到渠成。
  那么,无人炊·饭宝与现在的智能电饭煲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在技术上又是怎么实现的呢?无人炊·饭宝实现了无水净米功能。虽说市面上的免洗米可以直接做饭,但是大米在储存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多少会形成一定的氧化层。为了在做饭前去除表面氧化层,获得新鲜大米的鲜香和口感,无人炊·饭宝发明了以空气为介质替代水在高速旋转动力的作用下清除米表面杂质的新一代净米技术。无人炊·饭宝具有米、水自动配比功能,无需人工量米加水就可以实现最佳的米水浸泡时间和米水用量的精确配比。将水从储水箱中定量送入内胆,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但是,要将米从米箱中定量送入内胆,实现起来困难不少。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我们以螺杆计量和气道输送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
  物联网技术与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相结合,使无人炊·饭宝成功实现了对设备的远程状态监控和操作。哪怕你出差一周,只要你带着手机,就可以到家吃饭。至于米箱里还剩多少米,水箱里水够不够,无需操心,手机会提醒你。这种做饭只需点点手机的生活场景是80后和90后的愿景,比起我20年前关于做饭的想法不知道又进步了多少!真的要感谢物联网技术的进步。
  彭伟教授说:“原本自发的、偶然的想法,要逐步变成具体的创意和最终的产品,需要相宜的氛围让想法不断成型,然后逐步打动周围的人,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整合各种资源,把想法变成行动,行动变成产品,最后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据悉,彭伟教授的团队主要以工大毕业生及在校生组成,在共同的理念下完成了这项成果。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