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记神经管理学创始人、宁波大学“特聘教授”马庆国院士
□本报记者 张芝萍 李九伟
2006年,他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神经管理学”(Neuromanagement)概念,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神经管理学实验室,并带动国内一批院校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他们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2016年,总部设在瑞士、下辖55个国际期刊的、世界五大开源出版集团之一的“Frontiers”集团,在其网站上发布,神经管理学为当年的“前沿研究主题”,向全球有关学者征召神经管理学与神经营销学的论文,标志着“神经管理学”的理论建设,开始了全球角逐!
他就是神经管理学创始人、宁波大学“特聘教授”、宁波大学神经经济管理学研究院院长马庆国教授。
前不久,马庆国教授当选2016年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这是宁大首次获此殊荣。马教授说:“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筛选标准十分严格,能入选也是对我们研究成果的一种肯定。它不是学术研究的句号,是更加努力工作的鞭策。作为宁波大学神经经济管理学研究院院长,我希望为宁大做一些有较大意义的、具有前瞻性的工作。”
花甲拓荒:提出并引领神经管理学的发展
在高校,大多数老师40多岁就不愿转研究方向了。当问及马庆国教授:“怎么会在花甲之年,转向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神经管理学)呢?”马教授首先笑谈“花甲”:按照我国的观念,“花甲”除了是60岁的别称之外,还伴随有老年、老人、该退休养老之意。但随着社会进步与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0岁至多是中年。他说:“人怕有暮气。暮气沉沉,30岁就老了;朝气蓬勃,70岁也年轻”。
马庆国教授长期研究管理科学,是什么契机让他将神经科学引到管理科学领域?他说:“我们在研究网络发展对社会影响时,注意到到很多人游戏上瘾、网络成瘾。查文献发现,2002年美国确立了神经经济学这一新学科。不少人因研究有关‘经济人假设’(如人的理性与有限理性)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神经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就是经济活动中的人是有限理性的、甚至有时是非理性的神经科学依据。”
受神经经济学的启发,他意识到,神经科学与管理科学交叉的领域可能更为广阔,它必然会成为未来主流的学科。例如,技术进步使脑力劳动不断替代体力劳动,未来的管理科学必然是以脑力劳动管理为中心的学科。这正是神经管理学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之一。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以体力劳动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时代即将过去,新的“以脑力劳动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时代必将到来。
他分析了神经科学与管理科学可能的交叉领域、可能理论、可能应用和可能前景,于2006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神经管理学”概念。管理学面临改写,这无疑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万事开头难,神经管理学是个交叉学科,需要熟悉脑科学、心理学、管理科学等学科,并在海量的管理问题中,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研究刚开始时困难重重,但马教授认为,科学的魅力就在于探索未知。“探索是困难的,也是快乐的”。他倡导“干中学”,要求团队认真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知识不仅来源于书本,更来源于实践。他们的团队文化是:“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探索未知的努力。他要求的团队成员,要坐下来,坚持阅读有关最新学术成果的论文,读一些所需的交叉领域的经典学术著作。他也曾去其他学院听过有关课程和学术报告,认真得令人感动。
神经管理学领域研究,需要熟练掌握操作一些设备并懂得它们的原理,如功能磁共振、脑电位扫描记录仪等。为了能在生产中采集关键岗位的脑信息,他们还开发了廉价、便携、可用于作业现场的设备。正是这样一边研究一边学习,马庆国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完全陌生的领域,做出了被世界认可的成果。
马教授在这个新兴交叉领域的第一篇SCI/SSCI论文发表于2007年春节期间,大年三十晚上他还在改论文。积累的过程漫长而艰难。2015年之前,他发表的SCI/SSCI的英文论文(不计EI收录的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从每年1至2篇、每年3至4篇,增长到每年8至9篇,2015年达到了一个高峰,当年他发表了16篇SCI/SSCI英文论文。
马庆国教授带领团队,十年如一日。义无反顾地开展“神经管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目前已发表50余篇SCI/SSCI论文、一批EI论文和中文权威刊物论文,以及一批企业应用成果,都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马教授在“神经管理学”中超前于时代的研究,无疑引领了神经管理学的发展,为我国抓住机遇,起了带头作用。
他的一个学生说:“非常感谢马老师把我们引领到这个方向。一般选一个研究方向,能做十年就算不错,马老师给我们指的方向,能做一辈子!”
夜以继日:勤奋是对科研人员的基本要求
“脑力劳动管理”的科学管理理论、模型和方法,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建设它,需要全球学者的共同努力。尽管神经管理学是马庆国教授首先提出的,但在新一轮的全球角逐中,我国学者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马庆国教授总说:“不能有任何懈怠,神经管理学是新学科、新方向,处于高速发展期,大家都在抢占高地,稍慢一点,人家就赶我们前面了。”有个惨痛教训让他印象深刻,他们独立设计的一项研究,数据已采集完了,正着手写论文,却发现这项研究成果已被人抢先发在全世界顶尖刊物上了。这就是国际学术竞争。所以他一直强调,有了好构思,就要尽快研究。一拖,就落后了。
马教授特别热爱工作,也特别勤奋。他说,勤奋是对科研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他选择学生的主要标准也是“勤奋”。他本人在节假日也很少休息,经常工作到凌晨两点,可谓“焚膏油以继晷”。
马教授生活简朴,关心学生。虽然是知名教授,1996年已是浙大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但他在学生面前从不端架子。他每周都与学生开两三次研讨会,开会太晚了,就与学生一起吃盒饭。他给学生开会,常从下午三点半开到晚上八九点。他旺盛的精力,令学生们自愧不如。
他对学生要求很严,“周末和节假日,导师也会安排任务,有时深夜给我们打电话讨论学术问题,我们开始也有抱怨,但这也是我们最崇拜马老师的地方。只有真正对学术有热情,才能达到马老师那样的境界。”他的研究生、现为宁大副教授的金佳老师说。
院士心语:希望在宁大带出一流科研团队
马庆国教授认为,未来管理学的主流会是大脑信号与人的行为、以及人的行为结果之间关系的研究,这可以让管理学更加深入。2014年,他的博士生范柏乃教授担任宁大学商学院院长。马教授对他说:“宁大是所新兴高校,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要想在传统方向脱颖而出相当难。神经经济管理学是个新方向,大家都在同样的起点上,如果这方面加强研究,肯定能先出成果,甚至能在某个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根据马教授的建议,宁波大学成立了神经经济管理学研究院。
2015年12月,70岁的马庆国教授在浙大退休。宁波大学聘他为“特聘教授”、宁波大学神经经济管理学研究院院长。马教授称赞,宁大设立神经经济管理学研究院是个明智的超前之举,其意义不言而喻。他希望未来四五年内,能带领宁大科研团队,做出更大成绩。
马庆国教授的团队关于生产线上生产作业与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成果是国际领先的。例如企业在生产线上测量生产作业者脑信号,了解他们工作中是否在状态;通过脑信号,对通过屏幕监控生产过程的人员实施管理,促使他们高度注意地工作,以避免安全事故等意外状况发生。在管理决策方面,他们也做了很多研究,比如情绪、框架效应、性别、颜值等对决策的影响等。
“宁波工业总量在浙江居首,‘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首选宁波。一些智能制造企业需要高技能的工人,那么其激励方式、引进方式、评价方式、培养方式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神经经济管理学研究可以更多地在产业应用方面下功夫。”
马庆国院士说:“心有朝气,才能精力旺盛”,“创造力,并不取决于年龄”,“勤奋,才能有成果”,“热爱科研,才能自觉探索”,“我希望能在宁大的神经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带出一支朝气蓬勃的、团结互助的、不怕挫折的、勇于在国际前沿探索的、能够出好成果的一流科研队伍!”